- 注册时间
- 2008-11-5
- 最后登录
- 2013-8-18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9764
- 精华
- 0
- 帖子
- 5131
|
2010年02月09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制造的成本竞争优势在逐步削弱,美国咨询公司aplixpartners昨日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制造成本低廉程度的排行榜上,中国从2008年的第4位跌至2009年的第6位,排在中国之前的依次是墨西哥、印度、越南、俄罗斯、罗马尼亚。
其中,俄罗斯与罗马尼亚的成本竞争力得益于汇率的波动,这两国的货币贬值幅度比美元更厉害。而美国本身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也在下滑,从去年的第5位跌至第8位。
“毫无疑问,过去一年中经济发展与美国制造业背道而驰,这项研究表明,尽管美国劳动生产力有所提高,但环顾全球,不论是作为美国的外包地或是美国公司的竞争对手,都变得更加难以应付。”aplixpartners董事总经理兼上海办公室主任罗曼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考量体系来自于几项主要的指标:汇率、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原材料成本、库存成本、固定设备成本、经常性开支和税收。上述因素综合起来发挥作用,使得不同国家在装配零件和制造总成本上出现差异。
中国制造成本的上涨主要在于以下4个因素:人民币较之美元的汇率变化;在物流方面的费用增加;存货及仓储成本的提升;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随着这些因素的上涨,如果以“美国制造”成本为1计算,“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从2005年0.75上升至2008年的0.95以上,2009年则为0.8。与此同时,墨西哥和印度仍保持着制造成本的稳定,自2005年以来一直维持在0.8附近。
让墨西哥保持竞争力的原因在于灵活的汇率政策,以及在原材料和物流方面的优势;印度则以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保持着第二的位置,同时,疲软的印度卢比抵消了运输和存货成本增长带来的压力。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劳动力、运输和汇率是评估制造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其他经常性开支也能产生巨大影响,例如电价、税收和制造成本在不同国家之间都有很大差异。”罗曼表示,在很多“低成本”国家中,固定设备和工具加工等的价格实质比美国要高,因为它们大部分依赖进口。
从整个亚洲来看,印度、越南、韩国甚至新加坡都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些国家在制造业的不同层面与中国展开竞争,正在进行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中国,面临着其亚洲“兄弟”最强有力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