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0-6-22
- 最后登录
- 2011-6-30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3823
- 精华
- 0
- 帖子
- 36
|
三件大事
90年中,中国共产党干了哪些大事?199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概括了三件大事。200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时,胡锦涛同志再次概括和强调了这三件大事。
三件大事,横亘三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90年,因这三件大事而分成三个历史时期,大致30年左右一个时期。每个时期主要干了一件大事,但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
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用三个词概括,可称之为革命、建设、改革。当然,第二个时期的第二件大事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而第三个时期的改革也是在进行建设。这就是说,建设这件事,实际上从第二个时期一直延伸到第三个时期,并且还将继续延伸下去。但由于我们党一直非常明确地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所以,为了突出亮点并与第二个时期有所区别,第三个时期所干的大事可以用改革来作为标志。
三件大事与两次革命有重叠,有时候几乎就是一回事。而两次革命和三件大事都始终贯串着奋斗、探索和自身建设。所以,它们是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在三个历史时期的横向展开和有机结合。
这三件大事是渐次推进的。革命是建设的清道夫和前奏曲。没有革命的胜利,我们就不可能在新的制度平台上和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建设。但光干革命,不搞建设或忽略建设,也不是革命的初衷。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更顺利地进行建设。这个道理,我们不是不懂,所以曾经以巨大的气魄和规模展开建设;但中间也曾有过迷茫,结果没有始终一贯地抓好建设,走了一段不小的弯路。不过在汲取经验教训之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并且通过改革开放为更好更快地建设创造条件、开辟通道。这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在以往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又带有某种质的意义上的突破和飞跃,所以这30多年建设和发展的成就令世界惊叹。
因此,这三个大致上的30年以及所干的三件大事,既不能简单等同起来,也不能相互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犹如攀登一座巍峨的高山,一个台阶连着一个台阶,每个台阶都有自己的标高、特点,每个台阶都要谨慎地行走;每上一个台阶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可能留下遗憾。所以,每个台阶都要总结前一个台阶的经验或教训,以便下一个台阶走得更好。台阶是依次的,上台阶不能急躁冒进。企图跨越中间台阶而直接跃上更高的台阶,很可能欲速则不达。但上了一个台阶之后也不能徘徊或停留在这个台阶上,而必须继续不断地攀登。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永不止步、永不僵化,永不骄傲、永不懈怠,我们就将越来越接近期望的高程。
两次飞跃
中国共产党是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的基础上诞生的,之后又逐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付诸实践。但这些基本主张与中国国情、中国实践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进而从根子上来说,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和作出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90年奋斗,始终与对这一基本问题的回答紧密相关;而中国共产党的90年探索,也首先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
在这种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不断推动这一进程。在这种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并指导党的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聚集在这种探索史上最重要的成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和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七大上的口头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特别说到,马克思主义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呢?毛泽东同志要求我们选择的,毫无疑问,当然是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没有被书本上的条条吓倒,也没有一直对外国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令盲从,而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成果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两次飞跃,是辩证把握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对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两次历史性创新,是对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得出规律性认识的两大成果。两次飞跃及其成果,又是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灵魂。它们在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赋予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两次革命、三件大事通向胜利的广阔前景。
中国共产党的90年历史,用这样简单的几组数据来概括,总是会有不甚精细的缺憾,但也有助于我们抓住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无论繁与简、深与浅,只要正确地解读它、领悟它,我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资源。回望90年,我们有责任倍加珍惜它,更有责任继续正确、流畅和潇洒地书写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