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4-10-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27
- 精华
- 0
- 帖子
- 116
|
中国商品要进一步走向世界,就一定要设法将一部分就业机会分给东道国,中国制造只能适可而止
2004年,中国和新西兰、俄罗斯签署协议,相互承认市场经济国家。新西兰一直是市场经济,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之后全面私有化,说是市场经济也凑合。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为的是摆脱反倾销。
但另一方面,也切莫将市场经济地位当作足以对抗反倾销的万能钥匙。
市场经济地位与反倾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反倾销越演越烈。更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在全球的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3.6%上升为13.3%,远远大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2004年上半年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案件共26起。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头号目标。
判定是否倾销的主要依据是:出口价格是否被恶意压低?由于缺乏共同的市场环境,很难判断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价格体系。于是wto规定,如果投诉国认为出口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内价格受到政府控制,或者出口商品接受政府补贴,不能客观地反映商品的实际价值,在反倾销调查时可以选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替代国。
近年来,几乎所有针对中国的反倾销都指控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起诉方认为,中国的资源由政府控制,企业多属于国有企业或接受政府补贴,因此产品的价格不能反映真实价值。这些产品一旦出口就有可能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形成不公平竞争。于是,他们采用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该国产品的正常价值。
由于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都大大高于中国,在反倾销诉讼中,使得本来没有倾销的中国出口产品被裁定为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高度倾销。最终导致对中国产品课征非常高的反倾销税。非市场经济地位让中国企业屡次蒙冤受屈、被动挨打,在应诉对华反倾销案中大量败诉。
中国到底是不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攻之者说是,辩之者说否。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判定标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然而,在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的双边协议,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定书中有些条文对中国非常不利。
根据协议的规定,中国同意在入世后的15年内,美国可以继续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市场经济国家是套在中国出口企业头上的紧箍咒。最近中国和一些友好国家分别签署协议,相互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反倾销。
市场经济地位亦有局限
以前有人幻想,加入wto之后的一切都好办了。现在又有人把希望寄托在对方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事实证明,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就算对方承认你是市场经济国家,顶多是不找替代国而已。即使所有国家都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投诉国仍然可以在产品定价和上游倾销上找你的麻烦。
首先,反倾销往往和汇率联系在一起。通常起诉国职责出口国廉价倾销。可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出口国若要证明出口商品价格的不低于本国市场价格(或者成本)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除此之外,投诉方不仅可能指控某一商品得到政府补贴或以低于正常价格对外出口,还可能指控提供该项商品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企业得到了政府补贴。这种对零部件和原材料给予补贴和从事倾销的做法称为上游补贴(upstream subsidy)或上游倾销。
反倾销诉讼在确定出口产品合理价格的时候存在着宽可走马的解释空间,再出口商品价格的评定上存在着永不休止的争论。舌头是软的,银子是硬的。即使没有理由也要找出理由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反倾销是进口国政府针对出口企业的诉讼行为。应诉方政府只能作为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供证据,或者在对判决不满时提出解决争端的要求。确定倾销是否成立以及倾销造成的损害程度的主动权都操于进口国政府手中,诉讼双方处于不对称的地位。
总之,反倾销没有绝对标准,从中国目前的态势来看,只要指控你倾销,申辩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即或成功也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有些好处,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在反倾销中的被动局面。反倾销将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应加强对外直接投资
显然,在国外市场上,中国制造只能适可而止。
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大。中国的崛起必然冲击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尽管欧美的高科技产业遥遥领先于中国,但是这些高科技产业中容纳就业机会十分有限。目前,北美、欧洲各国依然保留着相当大的常规制造业生产能力。倘若西方各国丢失了这些市场,肯定会导致较高的失业率。
例如,中国制造的鞋子在1998年方才进入西班牙。不到5年,几乎颠覆了西班牙的鞋业市场。在2003年,西班牙从中国进口了6190万双鞋子,西班牙人口不到4000万,平均每人一双半。中国制造的鞋子平均售价5欧元,而当地鞋子的生产成本就超过了8欧元。结果,西班牙生产的鞋子的销路越来越窄,西班牙制鞋业的失业率已经超过了30%。
试想,如果在中国市场上到处就是美国制造或者日本制造,老百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可以预料,如果中国继续原来的出口方针,那么反倾销浪潮将越来越凶。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折时期,中国企业必须在国际范围的专业分工中寻找、确定自己的地位,通过国际合作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和市场。不仅在国内还要在区域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不是简单地以贸易代替投资,或者投资代替贸易,而是以何种方式来安排增值活动的最佳区位决策。
不对抗、就合作。中国制造业要进入世界市场就必须从商品出口转向资本出口,就一定要设法将一部分就业机会分给东道国。有饭大家吃,有事大家做。当年日本汽车在北美销量迅速上升,威胁到了美国汽车行业。日本在接受配额限制的同时直接到北美投资建厂,部分绕开了贸易限制。目前,世界六大汽车集团纷纷到中国来投资建厂,也正是处于这样的战略思考。
迄今为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在2003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可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1%,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缺乏国际竞争能力,很难走出国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内市场的饱和程度逐年增加,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蜂拥而来的全球反倾销浪潮,我们应当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据理力争,积极应诉,维护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正常权益。另一方面,主动开拓对外投资,加速产业组织升级。中国一定能够从容应对反倾销浪潮,赢得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