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5-19
- 最后登录
- 2012-4-12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673
- 精华
- 0
- 帖子
- 958
|
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个人身上的最深印痕。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户口是不可缺少的,他可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很多甫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单位能否给解决户口。有的还甚至不惜任何代价去争取一个户口,希冀成为所在城市的新成员。 一本小小户口册,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这也许跟户口被赋予了很多关乎生存的附加功能有关。那历史上国家是怎样管理户口的呢?
户籍制度在封建社会是重要的朝政建设内容,每朝每代,人口、赋役的统计和管理都是大事件;而到了朱元璋开创明代后,更兴建了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的后湖(今玄武湖)黄册库。我们就撷取明太祖朱元璋推行的户口政策说说吧。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虽容貌丑陋,但富有才略。他年少赤贫,曾出家为僧,后投身元末农民起义,从下层士卒做起,逐渐成为独据一方的首领,并最终推翻元朝统治,初步统一全国。这位贫民出身的皇帝一上台,就想要了解一下天下还剩下多少人口归他管着,于是,酝酿起大规模的人口普查。
在那兵荒马乱中,老百姓为了逃避战乱,早就流离失所了,一下子到哪去统计人口啊?朱元璋想了个“原报抄籍”的办法,他利用元朝留下的旧有户口版籍,让陆续归顺于他的地区所有漏户、脱户之人,均各赴所在官司自首,按元朝旧有版籍册籍抄报,不得擅自变动。然后,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十一月,下令推广由陈灌所创的户贴,史载:“明初,宁国知府陈灌禁豪右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所谓户贴,就是明代的户口本.
据说朱元璋的推广用的可是历代帝王闻所未闻的白话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饶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比到其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们)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钦此。除钦道外,今给半印勘合户帖,付本户收执者。 ”
这圣旨读起来让人发笑,但背后隐藏着的却是杀气腾腾。朱元璋先让相关部门把这个户口本制作好,然后再把他那支闲着没事的大军调去派核对户口,他可是声明了“要是核对不上,核对不上的,如果是百姓隐瞒的就抓去治罪充军,如果是官员隐瞒的,那就不好意思了,砍头!”下这么严厉的命令来推广户口本,可以说是相当的强力了。
于是,在洪武四年(1371年),户贴制被雷厉风行的推广出去。直到1381年,因为有着诸如“不载户丁等则及田地科则”等先天缺陷,户贴制被黄册制度取代了。
公元1381年,朱元璋诏令天下编制黄册,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丈量土地、并规定全国人口以户为主,分“里”(110户为里)编造户口档案,详列所有户籍人口情况,包括丁口、事产、乡贯、名姓等具体情况,作为征收赋税的根据,并由中央户部统一管理。由于各地送往户部的户籍管理册封面为黄色,故称为黄册。黄册关系到明政权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特意在南京选定了几乎与世隔绝的玄武湖为存放点。
明代自1381年以后,每隔十年进行一次黄册攒造,即每隔十年进行一次入口与户籍的普查和重新登记工作。明政府规定,黄册长宽各为一尺二寸,不得越度。黄册的种类有:里甲赋役黄册、司府州县总册、军匠专职役户册籍等。从公元1391年到1642年的200多年间,全部土地档案均藏于此,到明末,玄武湖黄册库房约建有960间,藏黄册170万本以上,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档案史上,都算是一个奇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