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3-8-14
- 最后登录
- 2014-2-7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388
- 精华
- 0
- 帖子
- 101
|
1.提振投资建设需求
从中、远期投资项目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管网、电力建设;二是城乡公用设施建设,如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设施建设;三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四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五是居民住宅建设,尤其是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房建设;六是节能环保建设,等等。
上述几个方面的建设所需资金可能超过十万亿元。其中仅城市地下管网改造,推算全国投资将超过350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建设投资将有4万亿之多;按照国务院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体部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国务院还采取措施,促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促进信息消费必须显著改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等。如此规模巨大的建设投资,势必激发数量巨大原材料消费,对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产生长远利多影响。
上述投资建设项目在拓展远期大宗商品需求空间的同时,也会对于年内与2014年等近、中期大宗商品消费产生很大推动。随着一些项目的年内启动,下半年乃至明年全国金属、能源、矿石、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有增无减。
一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将会成为推动下一阶段大宗商品需求增加的有利因素。今年前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商房屋销售业绩不错,一线城市“日光盘”与“地王”频现,显示了下半年与明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后劲。
有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824万公顷,同比增加388%,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幅也在3倍左右,均创历史新高。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11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1%。与此同时,国务院又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要求加大保障房建设,从而又为住宅建设添了一把火,拓展大宗商需求空间。
2.提振制造业生产需求
今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提速,不仅直接增加建筑材料需求,机械装备,还会大量派生出建筑工程机械、家居装修、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物流工具等制造业需求,增加其生产用材及其原材料需求。比如随着节能环保投资的展开,势必推广高效锅炉,扩大高效电动机应用,发展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
除此之外,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提高资源产出率等。所有这些,都会显著推动环保节能装备制造行业崛起,催生更多的金属需求,如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需求,催生相关的生产原料与能源动力需求。2013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环比略升0.2个百分点,再次位于扩张线之上,显示了制造业及其原材料需求低谷回升趋势。
3.提振企业补充库存需求
因为“买涨不买落”的市场行为,从去年开始的全国产业链去库存行为一直持续到今年上半年,致使全国社会库存出现下降,许多生产企业库存低于合理水平,一些贸易商也不敢多留库存。
一般分析认为,大部分钢铁企业库存最少时仅够一个星期的矿石用量,有的更少。随着市场预期转变,信心恢复与增强,价格行情触底回升,下半年多数企业势必开始补充库存,致使需求增加。如果价格持续上涨,涨势过快,将会引发偏低库存企业的恐慌性补库,导致中间需求进一步膨胀。
如果说,今年上半年普遍进行的去库存行为,致使中间需求过度萎缩,由蓄水转为放水,加剧了供应过剩;那么下半年所进行的集中补库,又会使得中间需求膨胀,额外吸纳部分资源供应。
由去库存到补充库存行为的变化,势必引发市场行情的相应上涨。近期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集体反弹,其中金属价格连续数月上涨,8月中旬进口铁矿石价格重回140美元/吨,两个月时间涨幅接近30%。另据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数据,8月上、中旬,全国58种大宗商品超过半数上涨,原油、金属、矿石等涨势明显;下跌产品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不到总量3成。大宗商品价格所以发生上述变化,除了需求确实增加外,补充库存也是重要因素。
4.提振低价抄底需求
前段时期国内外普遍实施的极端宽松货币政策,释放了巨量流动性。这些资金并没有消失,而是散布于市场各个角落,等待最佳入市时机。中国宏观经济指标的筑底企稳回升,市场行情进入上升通道,势必引发大量低价抄底需求,导致金融性投机需求显著增加,进而推波助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未来大宗商品进口依存度只会提高而难以下降,大量进口局面不能改变。美国能源署(EIA)发布报告认为,全球所有类型的能源消费都将增长,能源总量在今后30年内大幅增长56%,其中中国与印度的能源需求占据新增能源需求量的半壁河山,成为最主要的增长力量。
目前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未来还会进一步提高,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只是时间早晚。另据分析,2013年中国实际粗钢产量与消费量(含直接出口,下同)都将向8亿吨靠拢。即便如此,仍然不是中国钢铁需求峰值。受到稳增长、调结构、改善民生、城市化多重利多因素影响,今后中国粗钢需求还有巨大增长空间,其消费量将相继越过8亿吨、9亿吨关口,甚至向10亿吨靠拢,由此激发对于铁矿石、炼焦煤等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对此不可估计不足。
既然如此,中国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战略方针就应当是逢低买进。换言之,我们要利用每次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跌落的有利时机,大量购进矿石、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在满足即期需求的同时积累长期储备,以应对今后价格暴涨。检讨以往大宗商品贸易战略的重大失误,我们受到“买涨不买落”的惯性思维支配,总是小涨小买,大涨大买,下跌不买,甚至纷纷去库存。这种缺乏战略眼光与顶层设计的操作手法,易于被跨国公司巨头玩弄于股掌之中,致使我们很多企业遭遇重大损失,其中铁矿石贸易最为明显。
逢低买进方面,“中国大妈”给我们决策部门、投资机构、大小专家们都上了很好一课。在此轮“中国大妈”与国际投行的黄金对决中,“中国大妈”虽然没有获得所谓“定价权”,但却大大增加了其“中国价格影响力”即便国际金融大鳄与华尔街也不敢小觑。面对中国大妈深不可测的实物黄金购买能力,以及全球头羊效应,他们很快就会改弦更张,顺势而为,由空转多。国际市场直到今天才真正彰显了“中国价格影响力”。
由于中国大宗商品购买力量巨大,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力巨大,因此逢低买进也要购买节奏。虽然目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相对低迷,确实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大宗商品买入时机,但也不可一拥而上,一哄而起,致使市场价格飙升,致使矿业巨头、跨国公司、国际投行获取溢价暴利。有关方面应当予以宏观指导与调控。(陈克新 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