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2-28
- 最后登录
- 2023-12-5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33622
- 精华
- 0
- 帖子
- 763
|
传统的子弹和炮弹采用铜质弹壳,大规模战争时铜消耗量很大.我国铜资源比较贫乏,因此较早的开始了弹壳以钢代铜的研究,逐步攻克了钢质弹壳容易卡壳和低温射击时弹壳破裂以及钢质弹壳涂漆技术等难题.1964年首先掌握了钢壳子弹制造技术,此后相继掌握了37毫米高射炮弹和85毫米加农炮弹的钢壳制造技术.到七十年代末,122毫米以下的各种陆军炮弹和23毫米,30毫米的航空机关炮弹以及25毫米舰炮炮弹均实现了钢壳化,八十年代初又攻克了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炮弹的钢壳技术,至此完成了子弹炮弹的钢壳化.此后中国大陆生产的各种子弹炮弹均采用钢壳(除手枪子弹)。
手枪子弹仍然用铜壳的原因:钢壳的弹性不如铜壳,为了避免卡壳,我国的步枪冲锋枪的弹匣都是弯曲的,而手枪的弹匣很短,不方便做成弯曲的.另外由于手枪子弹的消耗量很小,采用铜壳也影响不大。
题外话:现在就算采用铜壳,铜的供应量也是没问题的,以下是中国大陆铜的生产和消耗现状。
2006年中国大陆铜的消耗量为439万吨(精炼铜382万吨,废铜直接利用57万吨),自2002年铜消耗量超过美国,已连续5年铜消耗量世界第1。
这439万吨铜按来源可分为:国产铜矿石(含铜量)75万吨,国内回收废铜(含铜量)68万吨;进口精炼铜83万吨,进口铜矿石(含铜量)113万吨,进口废铜(含铜量)100万吨。
国产的加进口的铜矿石共生产出188万吨精炼铜。
国产的加进口的168万吨废铜当中的111万吨进行了电解变为高纯度的精炼铜,另外57万吨被熔化后直接利用。
2006年消耗的439万吨铜当中,来自国产铜矿石和废铜的总共143万吨,自给率仅为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