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4-22
- 最后登录
- 2020-9-1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20611
- 精华
- 0
- 帖子
- 1538
|
引用:tanycom 发表于 2007-1-28 09:52
这里面的关系个人认为是这样的:首先、2.世界是平的;然后,我们需要 8.蓝海战略、1.长尾理论,这是因为:4.财富来自金字塔底部;5.微利时代;6.商业的普世主义;所以9.商业模式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但是3.中国式...
三、中国式管理及反思
个人的理解这是一个管理理念的问题。
影响未来的九大商业思想的作者《东方企业家》杂志的主编助理罗建法认为,根源于农业社会的传统文化无法为企业现代化提供支持,唯有融入世界主流才有希望。
中国商业社会的剧烈变革,使企业管理处于混沌状态:现代管理理论无法与处于转型期的不成熟的商业社会匹配,于是,很多人将眼光投向传统智慧,中国式管理也开始流行,而以台湾曾仕强,大陆成君忆为代表的学者,更是将中国式管理登峰造极。
同时,根源于农业威权文化的中国传统智慧,与建立在民主与人本基础上的现代文明冲突日益显现,引起了广泛的批判,青年学者孙景华以其《中国人的管理逻辑》,张羿以其《后现代管理》第一次系统地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反思。
孙景华在《中国人的管理逻辑》中做了一个可能大而化之、但极有启发的区分:西方人的管理逻辑的起点是"组织",而中国人管理逻辑的起点却是"人"。
西方传来的管理理念,重点在组织制度、层次、结构,也就是组织能力,而我们应用起来,却常常不自觉地"中国化",变成关注每个独特的个人。最近几十年来,西方的管理理念在经历组织能力发展的阶段后,又逐渐向关注个人特性的方向发展,这往往使得传入中国的管理观念常常进一步被"误解"。从这个意义上讲,孙景华的这个组织与个人二元区分可能是抓到了管理理念的一个根源性问题,只有在明晰这个区分之后,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西方管理,才能去发掘中国传统管理哪些实践是有价值的,才能更好地在中国管理环境中运用中西管理手段。
具体而言,孙景华区分6对管理观念:"管理人"与"管理组织";"熟人信任"与"制度信任";"个人理论"与"组织利润";"个人效率"与"组织效率";"个人基业长青"与"组织基业长青";"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
对于中国式管理的争论意义深远,它反映了中国企业在传统的威权社会环境与世界潮流之间的挣扎与摇摆,而未来中国企业的选择,将决定未来中国商业社会的底色。是走向现代化,接受普世商业价值,还是沉于非理性,迷醉权谋与不规则竞争。
纵上所述,作者认为这种影响,起码将持续20年甚至更远。
七、企业家的社会化
企业家的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无论是最受尊敬的企业评选,还是最有价值的企业家,或者是“企业公民运动”,还是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新观念”,企业家的慈善话题等近年来,关于企业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日益紧密,企业家也不可逃避地被打上了社会化的烙印。企业家身上,已经被赋予了远远超越其本身的广阔社会内涵。
商业企业家以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社会企业家对社会变革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戴维·伯恩斯坦写道:他们是那些为理想驱动、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质疑现状、开拓新机遇、拒绝放弃,最后要重建一个更好的世界。戴维·伯恩斯坦的这本书并非畅销书,但是他创造的一个新概念却成为2006年度中国商业界最热门的名词之一:social enterpreneur,“社会企业家”。来自于许多国家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民营部门提供了一本“卓越指南”。在美国,一个叫j.b.施莱姆的男人帮助了数以千计的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在南非,一个叫维洛尼卡·霍萨的女人发展出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病入护理模式,改变了政府的卫生医疗政策。在巴西,因为法维奥·罗萨的努力,数以十万计的边远农村居民用上了电。还有美国人詹姆斯·格兰特领导和“行销”了一场全球儿童免疫运动,挽救了2500万个生命,也因此为自己树立了声望。再还有美国人彼尔·德雷顿,他创建了一个自愿者基地“阿育王”--资助和支持了这些社会企业家,以及千余个像他们那样的人,将它们的思想威力撒播到了世界各地。在2006年,比尔·盖茨、巴菲特和李嘉诚的捐产新闻构成了巨大的新闻效应,而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更因创办了乡村银行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切都让“社会责任”成为中国企业家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些非凡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被媒体大量报道的巨大变革:环顾世界,社会中成长最快的部分是民营部门,同时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社会企业家们--正在越来越多地涉足到政府和企业已经失败的地方去解决问题。
商业改变社会,同样,无数的企业家,也正通过商业的和非商业的方式改变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