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11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中国英语热的五个演变历程

[复制链接]

24

主题

97

回帖

35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3:2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五、六十年代:在低谷中崛起
    新中国成立伊始,“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上大量的苏联援建项目,使俄语人才奇缺,学习俄语瞬间成了国家支持、单位组织、个人热衷的头等大事;此长彼消,英语被挤进了“小语种”的行列。据报道,到1953年,7个师范大学的英语系都停办,很多中学也不开英语课,改教俄语。英语,除了教给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的“hands up!”,“freeze!”,“put your weapon down!”,基本上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50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因种种国际国内原因,中苏交恶,一度如胶似漆的“兄弟”渐行渐远,大批苏联援华专家相继撤走,“俄语热”的土壤变得贫瘠了。处于极寒之地的英语,终于有了发热的机会。

    1956年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教育部相继颁布了高级与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57年,初中课程中设置了英语课。1963年《许国璋英语》正式出版,标志着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英语教材。1964年教育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把英语列为第一外语,这标志着国家领导人对英语在国内地位的正式认可。

    “英语热”的大幕在中国大地上缓缓拉开!

    二、七十年代:选拔的标杆
    1978年前后,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学好英语、开放国门对于中国的实际意义,但少数日后的精英人士已敏锐地感受到,英语将是一个选拔标准,是一个超越芸芸众生的撑杆。

    1978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恢复了高考,广大学生通过参加高考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英语被列入了考试科目,“不计总分,但是录取的重要参考。”其二,首次向澳大利亚派遣“公费”留学生,这一年中国向40多个国家派驻了480名留学生;留学生选拔标准有4个:政治、业务、外语、身体。外语取代出身,成了名列第三的选拔标准,并在实际中卡住了绝大多数的报名者。

    英语的地位在这一刻就已悄然确立。此后的几十年,作为一个选拔标准,英语逐渐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左右着无数中国人的个人命运:1983年,初中升高中需考英语;1984年,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1999年,职称英语考试全国通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英语热”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兴起!

    三.八十年代:致富的手段
    80年代初,最早的一批出国人员归来,他们凭借在英语领域的造诣和海外镀金的经历,很快就“先富起来”,家中出现了令人艳羡的“奢侈品”——彩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等。当时物质很紧缺,国内这些东西还远远没有普及。

    物质的刺激总是更直接、更有力一些。 发财致富成了当时人们学习英语的第一动力!

    1982年1月5日,《follow  me》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胡文仲和英国人凯瑟琳搭档播出。外国人的原版教材第一次进入中国,让电视节目少、外国节目更少的中国人大开眼界。国人第一次英语革命的时代来临!

    《follow  me》适合于具有一定语法基础的人学习,学好《follow  me》就具备了和英国人进行口语交流的基本能力。20世纪80年代它一度被人们捧为“英语学习的圣经”!

    据1982年《中国日报》统计,《follow  me》在中国当时拥有1000万观众,与中国当时居民拥有的电视机一样;此后不久,有资料披露,《follow  me》的教材当时在中国卖出了3000万册。

    伴随着《follow  me》的走红,英语培训班的“春天”也来了。

    进入寒暑假,各英语培训班的报名电话就响个不停。有人开玩笑说:“我们这边的电话都赶上热线电话了。”从少年剑桥英语到大学四、六级考试,从雅思、托福、gre到新概念英语、口译证书考试,其培训的内容相当广泛。其实这些数字只是全国“英语热”的一个缩影。

    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英语热”再也不需“犹抱琵琶半遮面”了!

    四、九十年代:发展的机会
    90年代英语热可谓深入人心,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激发了人们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人们一致认为: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创造出全新的未来;学好英语,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事实甚于雄辩!一些英语能力优异的人,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的脱颖而出,也更加坚定了人们学好英语的信念。199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杨澜,正是依靠流利的英语从数千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入主正大综艺。仅仅9年后,《亚洲周刊》将“亚洲二十位社会与文化领袖”的头衔送给了她。2001年,身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杨澜作为申奥文化主题陈述人在莫斯科向世界表达真实的中国;同年,杨澜被舆论界誉为“《中国妇女》时代人物”之一以及“重塑中国形象的12位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发现,要想真正做到和外面的世界自由交流,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就必须告别无用的“哑巴英语”,就要会说、会写真正的英语。

    80年代末,兰大毕业生李阳,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英语口语培训班。1994年《中国青年报》首次报道了李阳和他的“疯狂英语”,社会上立马就刮起了“疯狂英语”的飓风。1999年由张元导演的大型英语教学节目《疯狂英语》登上荧屏,那一年《疯狂英语》获得了最佳英语教学纪录片奖。同年,李阳成为中国英语口语教育的“教父”和“90年代中国英语口语的领军人物”。

    《疯狂英语》依靠“教人张嘴说英语”的一招鲜,横扫大江南北十余年, 开创了“英语热”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五、21世纪:交流的工具
    进入21世纪,世贸组织的成功加入,北京2008奥运会和上海2010世博会的相继成功申办,掀起了中国英语学习全民化的高潮,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市民,纷纷卷进了英语学习的热浪之中。

    互联网的兴起使每个人拥有的学习资源空前丰富起来。原来只能在少数大学图书馆里看到的外文报刊,现在在网上几乎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而自己的pc插上耳机和话筒,就是以前价值数十万元,只有英语专业学生才能专享的语音教室。

    英语的学习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神秘和可怕。从城市社区老人们学的指路英语,到志愿者们为之奋斗的服务英语;从幼儿园小朋友学的英文童谣到英语专家的同声传译,今天的中国,英语学习与教学呈现出的多样性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而此时人们的心态,已经没有了初次接触时的拘谨与严肃,逐步深入时的狂热与执着,而多了一份充分交流与了解后的随意与从容。

    国人的英语学习进入了一个目标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形式随意化的年代。

    英语的普及,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尽可能地无缝对接的工具了!

    “英语热”,成了常态!

(月照松林原创)
※ ※ ※ 本文纯属【且行且珍惜】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873

回帖

616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1-3-29 19:52:02 |只看该作者
引用:
且行且珍惜 发表于 2011-3-29 13:20
一、五、六十年代:在低谷中崛起
    新中国成立伊始,“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上大量的苏联援建项目,使俄语人才奇缺,学习俄语瞬间成了国家支持、单位组织、个人热衷的头等大事;此长彼消,英语被挤进了“小语种”...
八十年代学英语的人,都得益于《跟我学》,既得益于《跟我学》,就不得不感谢徐雄雄!

回想1982年,每当《跟我学》播出时,华夏大地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那时我上高一。

当徐雄雄费劲千辛万苦,搞到《跟我学》剧本,考虑当时的政治环境,求助国家教委——我们国家主管英语教学的最高机构进行改编时,国家教委所谓的权威人士竟以不符合英语正规教学,无益于学生考试为由拒绝了。

后来在人民大学和外交学院几位有远见的老师帮助下,改编后的《跟我学》得以正常播出。

据徐雄雄回忆:节目播出的第二天一早,时任广播事业局局长的张香山就来到徐雄雄的办公室,徐雄雄心想:完喽,这下麻烦惹大了!但张局长询问了《跟我学》节目的一些情况后,未置可否。

要离开徐雄雄的办公室时,张局长才轻声说道:“你们的节目我都看了,不错,很好”!

至此,徐雄雄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而《跟我学》的主编,就是大名鼎鼎的《新概念英语》的作者——l.g.亚历山大

现在,我们在国内就可以买到英文原版的《莎士比亚全集》喽!

       
※ ※ ※ 本文纯属【二泉映月】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