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8-4
- 最后登录
- 2024-11-25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42390
- 精华
- 0
- 帖子
- 2354
|
前言:
■通胀不是我们需要的,通缩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它们都会伤害经济健康发展,我们所希望的是保持在合理水平上的价格。
■价格与货币信贷有着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观察价格变化时,对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目前中国总需求仍不足,经济增速低于潜在水平.不能忽视未来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包括货币信贷供应和外部价格上涨。对当前价格变化给予高度关注。
■中国上半年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增多,经济企稳回升。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中国下一阶段将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缩还是通胀?从进入2009年至今,这一问题已经在业内争辩了半年。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介绍了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其中通缩、通胀的问题成为记者提问的第一个问题。而以上四点正是李晓超司长在回答关于面对通缩、通胀时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到对于当前的通缩现状和未来的通胀预期,政府还在观察是否需要采取政策进行调整。
17日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cpi,ppi的详细数据,下文将对6月份的cpi,ppi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各界评论解析数据背后的中国通胀、通缩现状以及政策取向。
目录:
【1】cpi :2009年6月份 -1.7%,连续5个月为负
分析1:环比数据显示:货币因素对cpi上涨暂未形成压力。
分析2:服务项目价格出现下降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结果
分析3:季节与翘尾因素是6月份cpi同比下降的主导
【2】ppi:2009年6月份 -7.8%,连续7个月为负
分析1:外需严重萎缩,供过于求局面未改
分析2:翘尾因素影响ppi继续下探
分析3:环比数据多数向好
分析4:进口基础原材料价格低于国内压低6月ppi
分析5:总需求仍显不足,产能过剩影响商品价格
【3】对当前通胀预期的两种观点
1.恶性通胀
2.温和通胀
【4】年中中国通胀观点的交锋
观点1:通货紧缩的压力减退,中国没有通胀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通胀不会如目前市场预期的那样发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不存在有通货膨胀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全球前通缩压力前所未有,谈通胀过早。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未来12个月不存在通胀风险。
▲中信建投宏观经济分析师夏敏仁: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再次抬头。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目前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
▲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输入性通胀和内生通胀都不存在。
观点2: 通胀即将无法避免地来临,而且有可能带来滞涨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当前造成通货膨胀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国内货币政策可以控制的,滞胀的格局将形成。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未来货币政策难以切断通胀产生的动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
观点3:近防通缩,远防通胀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近防通缩,远防通胀。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通缩与通胀都很难出现。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通胀不是我们需要的,通缩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5】面对复杂通胀现状的政策取向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全国人大财经委:政策要根据形势适时适度微调。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下一阶段必须更加重视将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建议不再加大保增长方面的政策刺激力度。
▲央行课题组:在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节奏,优化投资信贷结构,避免加剧产能过剩。
▲财政部副所长刘尚希:政策没必要调整。
▲招商证券债券研究小组:货币政策微调信号仅具有警示意义。
▲美林:下半年中国可能调整其货币政策。
▲ing:预计中国央行或在2010年第一季度加息。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今年底明年初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进入全面中性化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无需作重大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基调不会变,但针对房地产等特定行业也许会出现政策微调。
综述:上半年的经济呈现冷热两级,实现经济趋势性复苏还需时日
欢迎点击查看全文: http://news.steelhome.cn/2009/06/19/n173009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