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12-6
- 最后登录
- 2017-6-29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7511
- 精华
- 0
- 帖子
- 596
|
a:主张股市调控的干预派;
主要代表有谢国忠、陈旭敏、左小蕾和王志浩等;
观点:
谢国忠:股市调控不可避免
谢国忠4月21日在《金石财经》节目中说,中国现在应该说就是进入了一个通胀的时代,先是房地产,然后是股市。以后几个月里中国货币政策将会遇到比较大的挑战,政府要想短时间内控制市场价格的话,宏观调控很重要,所以对股市进行一定的调控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加大宏观调控可能采取的措施,谢国忠表示,一个是控制资产价格,第二个是控制利息,利息最重要代表的就是货币供应量,加息可能力度会加大一点,因为过去一直是27个基点这样加息,跟美国差不多。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美国的五倍,所以,加息的幅度跟进行增长不成比例。
在5月15日《财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谢国忠再次强调了他的“泡沫论”观点,他说,即便中国政府不出面干预,股市泡沫也会破裂。
ft陈旭敏:中国股市“逼空”调控政策
陈旭敏5月8日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说,也许不会很久,新一轮的中国股市调控政策将会鱼贯而出。文章中说,目前中国全民炒股堆起的股市泡沫,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担扰。如果说前期中国管理层对股市的调控还仅停留在“风险提示”这种层次,那么节前中国管理层对股市的态度确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股市扩容加速、股价操纵、内幕交易的杀鸡敬猴、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监管的加强,而且,中国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也“适时”出笼。
银河证券左小蕾:调控股市央行可用三大杀手锏
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左小蕾4月27日在搜狐证券上撰文说,要避免再次过度投资、经济过热产生严重后果,政府很可能又要多管齐下来打击经济过热。货币政策首先可能要发出信号,控制货币总量遏制过度投资;信贷投资很快就要根据货币政策的信号调整。货币政策很可能是最先动用的工具。具体来说,央行很可能会采取以下几个杀手锏:一是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回收银行间市场的过大的流动性,相应减少经济循环中的货币总量。二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减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贷款减少加上乘数原理,马上可以相对准确地把握几万亿以上的总量货币的减少。相对提升利率而言,还有避免提升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优势。三是提高基准利率,因为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的利差较大,也不是完全没有调整空间。
渣打王志浩:政府如不调控沪指一个月后可冲上5000点
《第一财经日报》5月11日发表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的文章中说,在股指从4000点向5000点挺进的时候,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概率将显著增加。如果调控措施出台得太慢,今年股市出现规模更大、损失更加惨重的调整的风险将会提高。他说,如果中央不出台一些调控政策的话,股指还将继续走高。不出意外的话,上证综合指数可能在一个月后叩响5000点的大门。王志浩表示,通常我们的确应该让市场自行决定,政府只是扮演一个有效率的仲裁人角色。但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中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超过70%,尽管低于美国、英国等市场,但在2001年这一数据还只有15%。这意味着如果现在a股发生30%的回调,整体宏观效应有限,但是小股民却将承担重大痛苦。
王志浩提出的政府可能采取的调控措施包括:一、一些官员可能站出来公开重申股票投资的风险,指出许多机构投资者正在落袋为安的事实,以及在其他亚洲市场中,市盈率能达到中国的水平的少之又少,从而提示投资者股市的回调可能会出现。二、收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 tax)。这一做法在全球范围内被广为争议,中国的许多机构投资者表示反对。三、励1到2家大盘股企业出售国有股份,提供更多的股票流入市场。四、有一种猜测是中国央行可能出台“双加息”(1次加息54个基点)政策来冷却股市。
b:不支持股市调控的“放任派”;
主要代表有龚方雄、梁红和巴曙松等;
观点:
高盛梁红:股市不应成下个调控目标 慎征利得税
在所有反对政府调控股市的声音中,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是最突出的一位。她在3月13日发表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中直截了当地表示,股市不应当成为下一个调控的目标。文章中说,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经历为决策者在应对股市繁荣方面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借鉴:限制供应的措施往往会适得其反,加息等为需求降温的措施更值得信赖。但是,提高交易税或资本利得税的做法往往会抑制市场交易量,同时也有悖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政策目标。重要的是,股市本身不应成为调控的目标,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
在是否应该开征资本利得税的问题上,梁红的观点也很明确,她说,利率与税率调整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同。尽管加息和征收资本利得税都应该可以抑制资产需求,但加息还会增加居民的利息收入,而开征资本利得税只会充实政府的钱袋。如果中国中期的宏观政策目标是拉动消费需求,那么政府对于提高税率的计划应当慎重考虑。
摩根大通龚方雄:股市基本健康 不宜调控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龚方雄2月1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再次重申了他提出的“结构性牛市”观点,龚方雄认为,未来两年中国整体的市场基本层面还是非常健康的。公司盈利在加快增长,很多很多结构性的因素在改善,净资产回报率也在改善。公司盈利增长在加速,但问题是因为这个市场跑得太快,未来盈利增长或者加速这些因素已经反映在目前的股价上。
股市上涨到3700点龚方雄仍然坚持他的“结构性牛市”观点,他在4月24日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继续看好中国的a股市场,理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的中国股市不仅仅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股市,同时也是企业的盈利性快速增长的股市。
在政府是否应该调控股市的问题上,龚方雄表示,中国政府一定要处理好行政干预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他说,政府要做的是加强市场监管、信息披露和市场架构的建设,保持市场环境的健康和体制的完善。而不是卷入市场,陷入对市场估值的争论。市场则需要保持理性,客观看待市场估值。
巴曙松:牺牲全局调控股市做法不可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明确表示,牺牲全局调控股市做法不可取。巴曙松说,央行关注的是整个经济运行,特别是总体的物价水平的稳定,如果物价上扬,即使所谓的流动性充足,也会果断加息,资本市场走势只是一个不大的参考因素,而往往不是市场所猜测的、股价上扬快了或者下跌快了,央行就会出手干预。如果为了抑止局部的资产价格而进行调控,必然需要过大幅度的进行紧缩,此事对于实体经济、进而对于整个经济会形成过大的冲击,这是一种牺牲全局来调控局部市场的做法,并不可取。
当前的货币政策决策面临的现实状况是,首先要维持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渐进性、主动性和可控性,同时又面临着持续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此时国内价格、包括资产价格的一定幅度的上扬,吸收了部分流动性,对于减缓升值压力有一定的作用,尽管过大幅度的资产价格上扬也蕴涵着风险。
上述两大阵营尽管观点针锋相对,但似乎又都言之成理。这里我们不做任何评价,最终的结论权完全在读者自己手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那些不支持股市调控的代表可能并不真的反对对股市进行适当调控,但从已经公开发表的言论看,他们至少是反对专门针对股市进行调控。例如高盛的梁红,虽然她认为股市不应当成为调控的目标,但是她却坚持认为中国应当加息平抑经济过热。
(注:文章中所用上述人士的观点摘自他们已经公开发表的言论或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