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截至1月29日,各省(区、市)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了2018年经济增长目标。在高质量发展被提上更重要位置的背景下,不少省份调低了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与之相对应的是对增长质量关注度的持续提升。 据界面新闻统计,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下调了2018年经济增长目标,有16个省份今年的目标和去年一致,还有2个省份上调了经济增长目标。其中,天津从去年的8%下调到5%,重庆和甘肃分别下调1.5个百分点,吉林、西藏和内蒙古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宁夏、青海、广西等7个省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调低经济增长目标是有现实考虑的,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正确的政绩观,淡化了对GDP的考核任务,另一方面,之前一些省份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外融资更加困难,地方靠基建拉动经济的老路走不下去了。”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对界面新闻分析称。 在去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并首设终身追责制。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认为,各地淡化GDP增速,说明各地的政绩观在改变。地方政府再通过大规模举债来发展地方经济、搞GDP竞赛,做政绩工程已经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这迫使地方政府主动调低增速目标。 通常来说,各省份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取决于上一年完成的效果。梳理数据可以发现,GDP增速目标下调幅度较大的多是去年经济表现欠佳的地区。 下调最大的天津去年GDP增速在全国排名垫底。2017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仅增长3.6%,较上年下跌5.1个百分点,创1990年来的最低水平。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1月初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坦言天津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下决心调整优化结构,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坚决不要徒有虚名、自欺欺人的‘速’”和‘量’。不搞‘竭泽而渔’,降低企业费用,涵养财富源泉,优化投资环境。”他说。 甘肃省将增长目标从去年的7.5%下调到今年的6%左右。受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当地企业对市场和政策反应不灵敏、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甘肃GDP增速从2016年的7.6%大幅缩水到去年的3.6%,和天津一起并列全国倒数第一。而之前因为包头地铁项目被“点名”的内蒙古将今年经济增速目标从7.5%调低到6.5%,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布小林上周表示,内蒙古接下来的任务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财政风险有序有效防控,化解政府债务完成年度任务。 经济增速下调幅度较大的还有西南重镇重庆。2017年重庆GDP增长9.3%,这是自2002年以来重庆经济增速首次跌至个位数,增速全国第一的位置也被贵州取代。重庆市代市长唐良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坦言,重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的韧性不够,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此外,唐良智指出,重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强,营商环境还需优化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31省(区、市)中,辽宁省和山西省逆势而行,分别上调了经济增速目标1个百分点。 因营商环境不佳、经济长期低迷而备受关注的辽宁省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4.2%。虽然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但这是辽宁自2015年“挤水分”以来的最好成绩。2015年,辽宁挤掉财政收入数据的水分后,全年GDP增速仅为3%,在全国排名垫底。 煤炭大省山西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曾深受打击,2014年山西以4.9%的GDP增速排名全国末尾。不过,在去年原材料价格反弹的带动下,山西GDP增速达到7%,增量超过去五年总和,也是2014年以来首次实现预期目标。山西省省长楼阳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7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实现了从断崖式下滑到走出困境、再到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的重大转折,现在山西已进入到深化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 从各省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在淡化GDP增速目标的同时,地方政府更强调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质量指标,各省也根据自身条件提出了不同的侧重点。 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2020年到2035年,湖北要形成与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功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安徽省提出的未来五年主要工作任务中,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显著跃升被置于前两位。 山东省省长龚正也表示,速度掉一点不可怕,关键看掉的是什么,如果掉下去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过剩产能,提上来的是转型升级的传统动能、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就是强质量、提效益、上水平。 唐建伟认为,下一步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追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预计接下来中央会陆续推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这也应该是地方政府未来工作的“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