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11-9
- 最后登录
- 2010-9-15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075
- 精华
- 0
- 帖子
- 275
|
我国央行不断放风要加息,而使用的手段是紧缩信贷。到目前为止,我国应付高通胀的举措有许多是错误的,违反了金融学基本原理,在实践中收到了糟糕的效果。
最典型的是油价。很多人说,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倒挂导致中国能源价格机制扭曲,使全球投机资金追逐中国溢价,所以中国成品油应该涨价,改变目前的扭曲状态,同时减少因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的输入型通胀风险。
我怀疑这些建言者都是陈久霖复出。在他们的单向思维中,以为中国油价上涨就能减少用油预期,进而降低国际油价。他们坚信中国石油涨价可以调控全球油价,因此,这些人自以为手中握有底牌,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死空头。如果政府用他们的理论,只有一个结果,像陈久霖一样爆仓。这些建议已经爆了一次仓。6月20日中国提升油价惟一的后果,就是让国际投机者闻到了油价继续上升的血腥味,刺激了全球油价继续上涨的预期。
中国政府的补贴会因为石油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吗?不会。国际油价继续上升,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的距离在短暂的缩短后会进一步拉开。与此同时,政府在国内油价的上升过程中,不得不增加对公益性行业的补贴,结果是补贴增加了,高油价并未缓解。油价应该实行市场化,前途是定价机制的市场化。
同样的错误他们已经在汇率政策中犯过一回,结果是围绕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经进入了上万亿美元的热钱。
在本轮周期之初,中国经济平缓上升期,央行本应放开汇率实行市场化,以杜绝汇率持续不断的上升预期,同时给予人民币一把相对准确的尺子,使那些高耗能企业从一开始就丧失发展空间。结果有无数专家论证中国不应该放开汇率,否则就会使中国经济遭受灭顶之灾。时至今日,还有人在老调重弹,认为中国汇率快速上涨是上了美联储的大当,中国应该坚持人民币汇率不升值。
我倒是想问一声,人民币不升值中国坚持得住吗?在事实上的联系汇率体制中,中国汇率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国央行手中吗?这些建言的专家,能否劝说全球几十万亿的投资基金让他们不要炒作大宗商品期货,能否指着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鼻子让他提升美元汇率扼制全球性通胀?能否想出什么绝招让热钱不再进入中国?如果不能,他们最好把自己那套屡战屡败的阴谋论给收起来。
同样的一批人,现在在继续论证,应该提高能源价格杜绝高耗能企业。事实上,正是他们的人民币不升值论才使中国经济形成目前难以摆脱的路径依赖。
我们不能在农产品中再犯一回错。在农产品危机来临前,以为中国农产品自给自足可以抵消世界通胀压力。我国虽然夏粮获得丰收,但我国农村小农经济模式与农业资本市场中的节节败退,使得农业面临的风险在加大。全球通胀引发的全球农产品出口封锁,会推升世界粮价,投机资本进入农产品的热潮已经到来。
另一个不利因素,是全球以粮食为原料的新能源崛起,将使粮食处于人为的供不应求状态。除了美国、巴西等国2005年左右开始的新能源开发热潮外,最新的消息是,为了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日本开始研究以稻米制作乙醇的可能,试图把稻田变油田,政府为此投入大量补贴。新能源开发意味着全球粮食已经成为投资市场的重要环节,将永远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粮食的预期与能源预期一样节节攀升。我国坚持粮食自给自足,同时鼓励出国种粮是个正确的举措,政府还应该推进粮食的工业化与集约化生产。
这些错误之所以一再发生,根源就在于建言者远离市场,捧着供求关系的老皇历不放。目前全球投资市场已经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只要预期继续上升,投机者就不断做多,直到全球经济彻底陷入衰退,能源消耗量出现实质性下降为止。
次贷危机最坏时期已经过去,但全球经济可能面临重大衰退,我们不应把经济下滑所引起的热度下降当作通胀的成果四处宣扬。根据新华社的文章,今年以来,我国投资、出口的实际增幅同比都出现放缓,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但一些经济学者却认为是建言货币紧缩政策的功劳。
是啊,货币信贷紧缩到大部分企业贷不到款,企业利润下滑,实行价格临时管制,cpi下降到8%以下。但中国的经济结构好转了吗?通胀阴影过去了吗?引用扬韬的数据:由于进口原油涨价,我国每年多支出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进口铁矿石、钾肥、大豆,多支出3000亿元;我国钢材价格在过去两年平均上涨约2500元,按照年产量约5亿吨计算,社会成本增加1.25万亿元。我国煤炭过去两年平均上涨500元,按照年产量26亿吨计算,增加社会成本1.3万亿元——以上四项总计经济成本增加4.65万亿元。
这些成本会白白增加吗?被我国企业消化了吗?看看美股与沪深300指数,大跌说明主要企业都无法消化成本,遑论其他企业?
此轮资本市场的崩溃与上一轮互联网泡沫崩溃不同,互联网带给世界新型的经济模式,而次贷带来的是一地鸡毛。面临险境,我们的政策不能像汇率、利率、油价一样,出现重大的判断失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