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5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失学青年到大学校长(我和我的祖国)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290

回帖

148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11:52: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她是一座博大的知识殿堂,更在于她能启迪心智、塑造灵魂。”







  梦想·机会
  【镜头】 1977年恢复高考时,29岁的文魁是北京通县缝纫机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告别课堂10年,他没敢报考。考试结束后,他一看到试题就后悔了,这些考题自己都会做啊……
  
  我出生于1949年,人生的几个关键点,都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由于“文革”,我只读完高一就失学了,被分配到北京通县缝纫机厂当工人,一干就是10年。那时上大学只能是一个梦想。
  1977年恢复高考,我觉得准备不足,没敢报考。第二年,我不敢再错过机会,如期参加了高考,并如愿考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北京经济学院,学经济学专业。
  改革·变化
  【镜头】 2003年12月,文魁就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他说,“政府重视、社会关注,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对学校的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任教。那时,中国经济改革风生水起,高等教育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学子的上学梦变成了现实。
  1977年报考大学的人约570万,录取约27万人,录取率仅为4.7%;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到今年,1020万人报考大学,计划招生就达629万。变化多大呀!  
  规模·质量
  【镜头】 规模扩大了,质量必须有保证。作为大学校长,文魁对此深有感触……
  
  在国外访问时,我发现,一些著名大学为保证教学质量而给予教师的真诚帮助令人感动。比如,多伦多大学的“教学促进办公室”,内容从新教师如何备课到如何应对各种教学难题,无所不包。
  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我们学校也成立了“教师促进办公室”,为教师举办午餐圆桌会、建立工作坊等,将发达国家高校独特而新颖的工作模式首次融入高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之中。
评论本文或转发至:
※ ※ ※ 本文纯属【笑傲江湖】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