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推荐】微利时代 钢企的非钢化生存 [打印本页]

作者: I虎气冲天    时间: 2013-9-25 14:22
标题: 【推荐】微利时代 钢企的非钢化生存
本帖最后由 I虎气冲天 于 2013-9-25 14:26 编辑

        
    无论是在日前举行的首届钢铁行业非钢产业大会上,还是在钢铁业上市公司2013年半年报中,“非钢产业”均是滚烫的热词,尤其是在钢铁行业“冬天”的映衬下。
    翻看行业龙头宝钢股份的半年报,其今年上半年非钢产业的占比已由2012年的23%大幅提升至33%。“钢铁企业围绕主业,发展非钢产业,实现适度多元化,已经不是局部问题、战术问题,而是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问题、战略问题。”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在首届钢铁行业非钢产业大会上如是评价。
    面对残酷的现实:每生产一吨螺纹钢,钢企只能赚区区的4.81元,刚够买一瓶可口可乐,从宝钢、武钢、马钢到唐钢,不得不在“火红的事业”身陷行业冬天备受煎熬之时,为自己寻找一条活过这个寒冬的生存之路——养猪、水泥、采煤,甚至酿造葡萄酒,当然还有“时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现状
  “非钢化”经营风生水起

    今年的这个夏天,热得吓人。武汉,昔日的“四大火炉”之一,名头虽已丢,但威势犹在。在青山区八大家,赴武钢采访的记者热渴难耐,途中买了一瓶盐汽水,一口下肚,“冰冰凉、透心凉”的爽快劲不输那些大牌饮料。
    “"咸伙计"!武钢生产的,我们都习惯这个味。”一边打完球的小伙子边喝边告诉记者。
    青山区附近的住户多是武钢的老工人,“对这个产品有感情,反正都是水,就喝自己集团产的吧,有味些。”
    与名扬天下的养猪一样,“咸伙计”也是武钢的非钢业务。事实上,在非钢化这条求生之路上,早已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钢企。以马钢集团为例,仅在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其非钢产业的投资总额达39.9亿元,是“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部非钢投资的1.5倍;从事非钢产业的企业有70家,从业人员约1.7万人。
    再请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多种经营工作委员会给出的一组数据:到2015年,宝钢非钢产业经营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鞍钢非钢业务收入将占到集团公司总收入的15%以上;武钢非钢产业营业收入要在2010年510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100亿元以上,占集团公司营业收入的30%以上;首钢非钢产业将形成销售收入1000亿元左右(按北京市范围统计)的规模……
    在这些热气腾腾的数字背后,则是钢铁企业举步维艰的生存现状。
    2009年“四万亿”投资高峰期过后,中国经济正在寻找新的方向。在大规模刺激政策已无可能的情况下,钢铁行业面临需求不足的困境。今年上半年纳入统计的86家中钢协会员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94%;实现利润22.7亿元;累计亏损企业35家,亏损比例高达40.7%。
    即便是22.7亿如此微薄的利润,其中仍有水分,还包括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少提折旧所产生的利润(约15亿元)。这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新任中钢协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抖出的“家丑”,他当时的心情想必是五味杂陈。
    在生产第一线,工人们的感受更实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只能发放原定工资的六成至七成。”一位钢企高管在接受采访时一再提醒记者不要透露其姓名,就好像他是造成这一切的“元凶”。
    尽管日益艰难,但钢铁主业经营还得继续。无奈之下,诸如养猪这样与钢铁丝毫不沾边的营生,钢铁大佬们也都干得风生水起了。
   
  样本
  武钢:看好“衣食住行”
   
    说起武钢集团养猪,外界的评价嘲讽多过赞美。不过,在武钢人自己看来,这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武钢每天有10万职工要吃饭,每天供应快餐,肉、菜需求极大,都需大量外采。养猪种菜的计划就是这么来的。”一位武钢高层与上证报记者谈养猪,如聊家常。
    事实上,此前武钢是通过补贴方式维持着非钢产业的运营,包括对内部职工免费服务的后勤集团。“武钢的人员包袱是钢企里面比较重的,现在钢铁主业又不行,必然需要非钢产业自己"造血",甚至反过来向集团"输血"。”目前,武钢盒饭已“搭上”了武广高铁。
    作为一家大型钢铁企业,武钢的特色后勤服务显然不局限于供应盒饭。实际上,原本供给车间工人防暑降温、补充电解质的盐汽水,已摇身一变成了覆盖武汉地区的功能性饮料,并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咸伙计”。
    正是这样一瓶小小的盐汽水,承载着多少武汉人的夏天记忆,其二度出山的故事至今仍为武钢人所津津乐道。上世纪80年代,武钢盐汽水与当时武汉饮料二厂的“滨江牌”汽水并称武汉两大本土汽水品牌。进入世纪之交,随着可口可乐等外来品牌的进入,盐汽水无奈退守武钢,“滨江牌”更是彻底消失了。但可喜的是,在非钢产业的运营中,对这瓶盐汽水深有感情的武钢人为其重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打出了“咸伙计”品牌,再度赢得了武汉人的“味蕾”。
    武钢快餐食品饮料公司副总经理蒋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咸伙计”去年生产40万件(一件12瓶),主要市场是武钢内部和青山区。“产能跟不上是最大问题。”据她介绍,“咸伙计”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一条德国生产线,产能有限,还要优先保证武钢内部供应,不敢向市场大面积铺开。
    不过,由于市场火爆,武钢快餐食品饮料公司已在今年上半年将“咸伙计”的产能扩容1倍,但外销至河南、安徽、云南等外省的“咸伙计”依旧供不应求。
   
  河北钢铁:开拓物流版图

    与武钢“衣食住行”的“接地气”相比,河北钢铁的“大物流版图”则显得恢弘无比。
    “我们是河北省内唯一一家获批的钢铁网上交易平台。”河北钢铁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志海在向记者介绍时,语气中难抑创业者的饱满激情。这个去年5月注册、10月挂牌、至今试运行超过10个月的交易中心是一家完全的“国字号”企业,由河北省国资委全资注册,河北钢铁集团承建,目标是建成为钢铁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的第三方平台。
    从传统的现货市场到全新的电子商务平台,河北钢铁集团希望利用互联网,将其在国内钢材市场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最大化,其雄心勃勃的理想是:到2015年之前,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市场影响力的钢材在线电子交易平台。
    谈及交易中心的现状,王志海并不讳言目前的网上交易量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效果很理想,主要是我们还没有进行大范围的市场推广。”据他估计,整个交易中心有望在明年结束试运行,进入正式运营状态。
    按照河北钢铁集团的规划,该电子商务平台将扩大集团的市场覆盖范围,降低集团钢材流通成本和经销商大客户运营成本,使其钢材销售和物流业务跃升至一个网络化、现代化的全新阶段。
    “现在我们这个平台已经成为集团内部采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现货销售也在平台上进行试点运行。”在王志海看来,未来的交易中心前景广阔,不仅可以为集团,还可以为河北以至华北地区的钢企和流通企业提供完善的供应链服务。
    初创不久的河北钢铁交易中心只是河北钢铁集团“大物流版图”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在河北钢铁集团的多元化战略中,物流体系的重构已成为其投入最大也是最为看好的业务。
    按照河北钢铁集团的规划,“十二五”期间物流板块投资将超过80亿元,计划到2015年末基本建成曹妃甸、黄骅港两个港口综合物流基地、一个区域钢铁物流园区、八个区域加工配送中心,物流业收入要达到总收入的30%,超过1400亿元。
    据记者了解,河北作为目前国内钢铁产能最为集中的省份,去年钢铁产量已达到2亿吨左右,仅河北钢铁集团一年就有3000多万吨的矿石进口和500多万吨的钢材通过省内外多个港口周转,物流产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公开数据显示,河钢集团年消耗7000万吨铁矿石、3000多万吨煤炭;年货物运输量2亿吨,日均60万吨。
    目前,这一物流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项目——曹妃甸和黄骅港口的工程和港口岸线已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复。按照河北钢铁集团一位内部人士的说法,这两个临港物流园区投资巨大,仅曹妃甸项目的投资额就高达68亿元,今年年初项目前期的协调和运行工作已经展开。

作者: I虎气冲天    时间: 2013-9-25 14:25

  宝钢:进军软件领域

    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的非钢化经营自然也是大手笔,这可以从其“到2015年非钢产业经营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的宏伟蓝图中管窥。
    宝信软件主营钢铁行业专用软件开发等业务,是宝钢集团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成为宝钢集团试图以“非钢化”尽力摆脱钢铁下游不景气影响的一个生动案例。
    今年7月30日,宝信软件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发行4091万股募资不超过6.5亿元,投向宝之云IDC一期项目与中小企业信息化软件产品项目。其中,耗资5.37亿元的宝之云IDC是公司近期着力主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
    宝钢原先在罗泾上马的熔融还原炼铁工艺(COREX炉)虽然技术先进,但因水土不服出现亏损,远迁新疆。搬迁后的闲置厂房正好被宝信软件用作转型的发力点,新经济与旧有发展模式在这里完成了交棒。
    事实确实如此,宝信软件的“云端”项目方案充分结合了宝钢集团现有的“地上”资源。“一方面,场地我们会使用宝钢项目搬迁后闲置的一部分厂房;另一方面,宝钢在生产上拥有自备电厂,匀一部分电能供给数据中心也完全没问题,既可以保证数据中心用电的问题,又要比华东电网的电能更便宜一些。”宝信软件的董秘陈健向记者介绍。
    所谓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是基于互联网,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就IDC的重要性,谷歌CFO帕特里克•皮切特的表述颇具代表性,他在向投资者解释谷歌最新一份季报中资本开支高达16亿美元时声称,这大多与数据中心建设、设施采购、生产设备购买有关,“基础设施仍将是投资的战略领域之一,我们会继续保持大额资本开支。”
    在数据中心的运营中,主要的成本来自其运行消耗的电力。按照一位专业人士的分析,将电力成本进一步细分,包括IT设备、空调设备、UPS,PDU(电源分配器)等设备以及照明、紧急电源等带来的电量损耗。对此,业界使用PUE(电源使用效率),即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除以IT设备能耗加以衡量,其基准值为2。目前国内IDC的PUE值一般高于2,最低的为百度M1的1.36。
    宝信软件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宝之云IDC将采用间接蒸发法来进行冷却,“这种方法比冷冻水机组加水冷精密空调更加节能,散热效果也更好。因而,该项目PUE可以达到1.44。”
    据查,因钢铁行业形势严峻,宝信软件在其2012年年报中,多次提到要推进向市场化、产品化、小型化的转型,“有了这些项目,我们的转型会加速。”上述人士进而告诉记者,“IDC与中小企业信息化软件产品项目是公司转型的一部分。”
   
    思考
    如何走好非钢化生存之路

   
    虽然非钢化经营多多少少给钢铁企业带来了一丝暖意,但是钢铁整个行业的未来可能比预期更不乐观,而这一警醒正是发自中钢协新任会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如此看来,钢企的非钢化生存之路还得走下去,如何走得更好,更值得深思。
    “产能过剩是包括钢铁在内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钢铁行业尤为典型,并被认为是目前行业陷入困境的罪魁祸首。我个人感觉有必要澄清一些认识和观点,不要妖魔化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徐乐江公开表示。
    在他看来,过去的10多年,特别是在2006年之前,中国钢铁产业并不存在真实的产能过剩问题。虽然产能利用率大致在80%~90%之间,但是钢铁行业仍保持了高速发展,“我们不能以100%的标准来衡量产能过剩与否。”关于产能过剩,徐乐江给出了他自己的标准:75%~80%之间的产能利用率为轻度产能过剩,70%~75%之间为中度产能过剩,而低于70%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日本历史上曾出现过钢铁产能利用率低于60%的极度的产能过剩。换而言之,在徐乐江看来,国内钢铁行业的冬天还未真正到来。“我国目前钢铁需求尽管增长率明显下降,但还未出现负增长。同时,产量峰值还未到来。但我估计,需求拐头向下和产能峰值"碰头"的时间点将为期不远,预计在"十三五"期间。”
    对徐乐江的大胆观点,多位市场人士均表示认同。同样支持他观点的还有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3.9亿吨,同比增长7.4%,年底还有2000万吨的新产能将投入生产。“只要生产还有边际效益,就不会轻易停产减产。”有行业人士称。
    面对艰难的形势,中外钢企的经营思路并不相同。去年9月,蒂森克虏伯与武钢达成协议,前者将旗下的激光拼焊板公司Tailored Blanks出售给后者。交易标的为激光拼焊技术的发明者,产品主要应用于大众奥迪等高端轿车车身,占有40%左右的全球市场份额,2011财年销售额约为7亿欧元。
    蒂森克虏伯董事会主席海里希•赫辛根对此交易的解释是,“目前全球的钢铁业都面临产能过剩,很难获得赚钱的机会,中国也不例外。我们能做的就是缩小钢产量,并且近期将不会再建新的工厂。”
    拥有200年历史的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近年来不断甩卖其钢铁资产,进而加大对零部件、电梯等领域的投资,试图使集团从一家以钢铁为主业的企业转变为多元化工业集团。海里希•赫辛根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调整完毕后钢铁业务占公司收入比重将在30%左右,而来自工业产品和服务的收入则会达到70%。
    蒂森克虏伯的这一系列动作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非钢化”。同样是推行“非钢化”,中外钢铁巨头们的思路其实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孰是孰非,还留待市场的检验。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lu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