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张爱玲的三次婚恋:活过,爱过,当然也艰难过 [打印本页]

作者: 开花的树    时间: 2009-12-1 13:18
标题: 张爱玲的三次婚恋:活过,爱过,当然也艰难过
2009年2月22日,张爱玲16万字的《小团圆》出版,这部完成于1976年尘封33年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新一轮的“张爱玲热”。

    《小团圆》出版之前,有关张爱玲与胡兰成、桑弧、赖雅的关系就有很多种说法与猜疑,《小团圆》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给读者一种最值得信赖的“张氏说法”,张爱玲曾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市一座庭院的草坪上,躺在藤椅上翻读《天地》第11期的胡兰成还未读完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就已经被作者干练细腻的笔调所震惊。一回到上海,胡兰成立即去拜访张爱玲,然而,他碰了壁,从门缝中塞进了一张纸条,留下自己的电话,悻悻而归。第二天,张爱玲给胡兰成打电话,告诉他要上门拜访。就这样,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与一个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当然,不久后就分道扬镳。正是这短短的一段爱情生活,给张爱玲以后的人生染上了灰暗的色彩。

    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年轻聪慧的张爱玲为什么会看上人到中年而且已有家室的胡兰成。首先,这与张爱玲的经历有关,再就是与胡兰成性格才学有关。张爱玲虽然出身豪门,由于父母的离异,自小心灵受到过严重创伤,张爱玲的性格孤寂,不爱言语,也不善与人交往。胡兰成呢,不仅风流倜傥,也很会讨女人欢心,另外,胡兰成有才气、文学修养高,更重要的是,胡兰成对张爱玲的作品理解深刻,毋庸置疑,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创作也能提供帮助,他们相爱之时,正是张爱玲创作的鼎盛期。在《小团圆》中,燕山对九莉说:“你大概是喜欢老的人。”九莉觉得老的人至少生活过,因为她喜欢人生。

    对于张爱玲与赖雅的结合,不少人更替张爱玲感到惋惜,以为一个年长张爱玲29岁的美国三流作家,晚年贫病交加,他能给张爱玲什么呢?甚至有人说:在美国,张爱玲应该嫁个有经济实力的男人,在富裕的条件下,安心自己的创作,岂不更好?

    读过《小团圆》,我们就能真正理解张爱玲两次婚姻选择的理由,张爱玲不糊涂,她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她太看重人生,她最欣赏一个男人坎坷丰富的阅历。

    张爱玲不仅明智而且善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她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也从不放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抗战结束时,胡兰成躲到了温州乡下,由于胡兰成的风流成性,张爱玲清楚自己不再爱他,当然,她更清楚他早已经不爱她了,但是,在胡兰成最落魄的时候,她没有马上抛弃他,而是等到他安全以后,才写信与他断绝关系,顺便还把自己的稿费邮寄给他。张爱玲清楚什么时候自己该离开大陆,她知道不应该拖累桑弧,当时,多少人看好她与桑弧的感情,可是,如果她坚持得到桑弧,那么,到文革呢,两人的生命恐怕不保吧?当然,张爱玲绝对不可能预测到后来的文革,但是,想想桑弧大哥的态度,看看周围一些世俗的目光,张爱玲也不可能勉强桑弧,因为,她是最自尊的女人。

    《小团圆》没出版之前,多数人认为桑弧与张爱玲之间没有恋情,只有单纯的工作关系。不知为什么,隐隐约约,仅凭桑弧始终不发表纪念张爱玲的文章,就感觉他们之间一定有很深的瓜葛。果不其然,竟是深爱过的,并且,张爱玲很爱桑弧,也很感激桑弧。在《小团圆》中,九莉告诉燕山说“没有人会像我这样喜欢你的”,张爱玲在小说的最后还写到“但是燕山的事她从来没懊悔过,因为那时候幸亏有他。”

    我以为桑弧是最值得张爱玲爱的男人,也是能支撑张爱玲事业的男人,遗憾的是,两个正确的人在错误的时间相识。在张爱玲的生活中,如果不是胡兰成先于桑弧出现,张爱玲的一生恐怕就不用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吧,依桑弧的才能与人品,他完全有能力为张爱玲铺设一条坦荡的大路。可是,由于胡兰成,张爱玲成为“汉奸婆”,在那样的环境中,谁还有奈?还好,明智的张爱玲选择了离开,这不仅救了她自己,也救了桑弧。桑弧是爱张爱玲的,不仅爱而且很懂她。1995年,张爱玲去世以后,与张爱玲认识的很多人写文章评说怀念张爱玲,桑弧却一直保持沉默…… 因为懂得,所以不言;因为疼爱,所以沉默。

    张爱玲在《小团圆》中,借九莉对燕山的感触,说“她觉得她是找补了初恋”。总之,因为桑弧,感觉张爱玲的一生是温暖的。

    张爱玲很诚恳,以前,很多人都说胡兰成不仅风流成性,还喜欢花女人的钱,在《小团圆》中,张爱玲笔下的邵之雍在考虑与第二任妻子离婚时,就想到要补偿她,为她今后的生活提供保证。以前,我们总以为只有胡兰成花张爱玲的钱,读过《小团圆》才知道“之雍每次回来总带钱给她”,这样看来,“其人可废,其文不可废”的胡兰成也有不可废之处。

    喜欢张爱玲的人都不大愿意谈论赖雅,其实,了解张爱玲如何无微不至精心照料赖雅,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个放荡不羁的三流美国作家一定用自己的智慧点亮过张爱玲的生活。张爱玲的追求独特,任何人不能随便用普通人的思维与逻辑去分析判断张爱玲的苦与乐。

    活过,爱过,当然也艰难过。相信,1995年的那个中秋,躺在美国洛杉矶寓所的张爱玲在闭上双眼之前,她是微笑的,无怨无悔!

    张爱玲,这位从来不用作品来说教或宣传的女作家,她一生热衷于表现自己对人生的切身体验与独特感悟,正因为这样,才使她的作品,在她去世之后,迅速地从学术界进入消费领域。

    张爱玲,张爱玲的作品,因为真诚,所以永远……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lu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