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讨论】去年我国经济普查对粗钢和钢材修正结果!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guang    时间: 2006-1-19 16:45
标题: 【讨论】去年我国经济普查对粗钢和钢材修正结果!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04年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28291.1万吨和31975.7万吨,比当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快报数据分别多出1045.47万吨和2237万吨,相当于漏报了3.84%和7.52%。
  另据统计2005年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3.49亿吨和3.71亿吨,这产量增幅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对此,欢迎业内同仁参与讨论!
作者: 多雨的日子    时间: 2006-1-19 17:01
也不知道该不该信啊,还是该信谁啊,做的自己都没有 了权威
作者: 诚信为本    时间: 2006-1-19 17:16
哎!统计数据出现如此大的“修正值”,不得不让大家提出疑问:

《统计法》是否在执行?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还可信吗?
作者: 冬日暖阳    时间: 2006-1-19 17:21
哎,市场就是被这些数据弄坏的
作者: 红泥小炉煨温火    时间: 2006-1-19 17:40
和国际接轨
作者: 流星蝴蝶剑    时间: 2006-1-20 11:26
标题: 怎么说人家也国家权威部门,再给人家一次机会嘛!
知错能改,善莫大丐焉!
--必然有了前车之鉴,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慎重仔细的!
作者: 柳树    时间: 2006-1-20 11:43
标题: 你爱好裸奔?
引用:
冬日暖阳 发表于 2006-1-19 17:21
哎,市场就是被这些数据弄坏的
楼上的,你能穿件衣服吗?偶已经送一套给你拉,到衣柜里去接受一下行吗,如果你喜欢裸奔,那也没办法!
作者: 钢市闲说    时间: 2006-1-20 14:16
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统计局每年的当月与上年同月,其中上年同月的数据就一直不一样,这样的数据被应用与决策有关,不知道国家是怎么养公务员的.
作者: 老潘    时间: 2006-1-23 09:16
共产党能吹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作者: 阿奇霉素    时间: 2006-1-23 13:08
你们不要怪统计局,它有它的难处。

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感谢统计局,即使有难处,仍然坚持纠正自身的错误统计,让我们越来越接近事实。
作者: 阿奇霉素    时间: 2006-1-23 13:12
引用:
钢市闲说 发表于 2006-1-20 14:16
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统计局每年的当月与上年同月,其中上年同月的数据就一直不一样,这样的数据被应用与决策有关,不知道国家是怎么养公务员的.

因为每个月都在调整。不要说“去年同月”的数据,即使你用这个月的“本月止累计”减去上个月的“本月止累计”,答案都和“本月产量”不尽相同。

其实这是正常的,因为统计口径每个月都有一些变化。国外也是如此,只不过国外发达国家统计制度较完善,在一个品种上的口径调整不是频繁发生。
作者: xiaoguang    时间: 2006-1-23 13:57
引用:
阿奇霉素 发表于 2006-1-23 13:12
因为每个月都在调整。不要说“去年同月”的数据,即使你用这个月的“本月止累计”减去上个月的“本月止累计”,答案都和“本月产量”不尽相同。

其实这是正常的,因为统计口径每个月都有一些变化。国外也是如此,只...

看来你们对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并不了解,本来就是快报数据,当然不尽相同了
作者: 阿奇霉素    时间: 2006-1-23 16:15
为这一事项,我曾当面向钢协负责统计的有关人员请教,得到的解释如下。

1、企业数量口径改变
比方说螺纹钢的产量,上个月统计了138家企业的产量,而本月有139家,其中一家是“突然冒出来”的。统计局当然会追溯到其投产的那一个月份。因此在本月统计中的“本月止累计”数据,是包含了这一家企业的数据的,而上个月的“本月止累计”是没有包含的,因此“本月产量”栏的数据,是“本月的138家企业产量”加上“新增企业产量”,而不是本月的“本月止累计”减去上个月的“本月止累计”的数据。

2、因填报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
一些企业(特别是没有培训过的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目前仍然把螺纹钢上报成“小型材”,而不是“钢筋”。统计局只能发现一个纠正一个,造成目前每个月钢筋统计中的“去年同期”、“去年同期累计”和去年当月的“本月产量”、“本月止累计”都不一样。
2004年当年快报数据钢筋产量是4700万吨,而去年底发行的2004年年报钢筋数据是5800万吨。相差如此之大,并非“快报”误差造成的。


还有一种现象是多产少报、不开票的不报等等,这虽然在某一类型企业是普遍现象,但这并非引起统计数据改变的原因。

结论:长材类产品产量究竟同比增长了多少,要看当月的“同比增长”,而不能把“今年累加”再和“去年同期累加”相比,看看增加了多少,增幅是多少。因为两个“累加”的口径(企业数量、专业技能等等)不一样。板材类产品(除了热轧带钢、冷轧带钢、镀锌板、彩涂板等)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生产,在产量统计方面不会造假,也没有必要造假,数据比较可靠。
作者: xiaoguang    时间: 2006-1-23 16:41
引用:
阿奇霉素 发表于 2006-1-23 16:15
为这一事项,我曾当面向钢协负责统计的有关人员请教,得到的解释如下。

1、企业数量口径改变
比方说螺纹钢的产量,上个月统计了138家企业的产量,而本月有139家,其中一家是“突然冒出来”的。统计局当然会追溯到其...

谢谢你的解释,其实快报很多数据是来不及统计的,很多数据是估计的。
作者: 葫芦丝    时间: 2006-1-23 17:14
统计都是拍脑门
作者: 阿奇霉素    时间: 2006-1-23 17:31
晕~楼上从一个极端(绝对正确)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忽悠)!
作者: 郭靖    时间: 2006-1-28 13:09
标题: 小丫头片子,说话也不脸红!
引用:
柳树 发表于 2006-1-20 11:43
楼上的,你能穿件衣服吗?偶已经送一套给你拉,到衣柜里去接受一下行吗,如果你喜欢裸奔,那也没办法!
网站管理员哪去了?
作者: 郭靖    时间: 2006-1-28 13:14
标题: 小家子气!
引用:
阿奇霉素 发表于 2006-1-23 16:15
私密回复,您无权查看!
不如菊一文字来的爽快!不让看拉倒!有句名言,好象是:“论坛来不的半点虚假”!象阿霉这样吞吞吐吐,预言又止的说他做甚?好样不学,学xiaoguang干啥?^_^
作者: 阿奇霉素    时间: 2006-1-28 13:49
郭大哥,现在是诚信危机时代,而国家统计局居然也把修正当家常便饭....没办法。
偶贴出来,不过还是不给别人看,嘿嘿....



为这一事项,我曾当面向钢协负责统计的有关人员请教,得到的解释如下。

1、企业数量口径改变
比方说螺纹钢的产量,上个月统计了138家企业的产量,而本月有139家,其中一家是“突然冒出来”的。统计局当然会追溯到其投产的那一个月份。因此在本月统计中的“本月止累计”数据,是包含了这一家企业的数据的,而上个月的“本月止累计”是没有包含的,因此“本月产量”栏的数据,是“本月的138家企业产量”加上“新增企业产量”,而不是本月的“本月止累计”减去上个月的“本月止累计”的数据。

2、因填报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
一些企业(特别是没有培训过的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目前仍然把螺纹钢上报成“小型材”,而不是“钢筋”。统计局只能发现一个纠正一个,造成目前每个月钢筋统计中的“去年同期”、“去年同期累计”和去年当月的“本月产量”、“本月止累计”都不一样。
2004年当年快报数据钢筋产量是4700万吨,而去年底发行的2004年年报钢筋数据是5800万吨。相差如此之大,并非“快报”误差造成的。


还有一种现象是多产少报、不开票的不报等等,这虽然在某一类型企业是普遍现象,但这并非引起统计数据改变的原因。

结论:长材类产品产量究竟同比增长了多少,要看当月的“同比增长”,而不能把“今年累加”再和“去年同期累加”相比,看看增加了多少,增幅是多少。因为两个“累加”的口径(企业数量、专业技能等等)不一样。板材类产品(除了热轧带钢、冷轧带钢、镀锌板、彩涂板等)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生产,在产量统计方面不会造假,也没有必要造假,数据比较可靠。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lu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