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及个税政策又有新动作。
今天的一个备受关注的消息是,一财报道,。
“税延型养老保险”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职工薪阶层买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在个税中抵扣,少交一部分个税;不过等到领养老金的时候,还要再把个税补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帮主,递延实际上就起到了优惠的作用,从交税到领取养老金,时间跨度相当长,不需要交税,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免费的无息贷款。
那就具体来看看,税延养老保险到底划不划算呢?个税能少交多少?对到手工资有什么影响?未来补缴是多是少?
在职工薪阶层可少交多少个税?
所谓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顾名思义,就是在缴纳个税前免除商业型养老保险保费,延迟到领取养老金时再缴纳相关税收的一项商业保险。
注意,这里指的并非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向保险公司单独购买。这项政策刚提出的时候,一度还引来了有关上市保险公司的涨停。
具体能抵扣多少个税?
对于一名30岁的工薪阶层来说,假设其工资计税金额(扣除三险一金等税前列支项目后)为10000元,每月购买500元税延型养老险,按照的20%税率来计算,税延政策将使他延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每月100元,一年即为1200元。30年后,其达到退休年龄,从个人账户支取商业养老金,根据30年后起征点及税率进行缴税。
领养老金时再缴税 未来收入低可免税
这对个人有利还是有弊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帮主,递延实际上就起到了优惠的作用。
“从交税到领取养老金,时间跨度相当长,你不需要交税,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免费的无息贷款。”他分析。
此外他指出:“因为通货膨胀,今年交1万元的税跟20年以后交1万元的税,实际价值也是不一样的,减轻了纳税人投资在养老保险上的税收负担。”
对工薪阶层来说,根据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以8000元的缴费基数计,个人在养老、医疗的支出就达到了803元,1200元相当于一个月个人在这两项保费上的支出。
施正文认为,具体能省多少钱,取决于未来政策出台的细节。
“比如说未来对额度的规定,可能有一定的额度限制。”他介绍,“比如此前上海的试点方案是1000元,其中700元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免税,300元用于企业年金免税。”
专家建议:不要沦为高收入人群避税工具
事实上,类似的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曾出台过“健康保险个税扣除政策”。
即今年7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指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
在保险专家王稳看来,税收延递未来市场的接受程度仍然有待观察。“当时那个税优型健康健产品刚推出的时候,我们认为市场会带来很大的利好,老百姓都会愿意去买,实际上效果可能也不是很好。”他指出。
施正文认为,整体上,税收延递型养老险有助于商业保险的发展,在未来政策的制定中,应当考虑到公平性。“如果设计不好,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高收入人群避税的途径。”他指出。
“对高收入人群来说,由于我国采用累进制的个税税率,省下的要比低收入人群得到的优惠要多。”他指出。此外,由于“交税你才有优惠”,对低收入人群来说,如果低于起征点,就无法享受这个优惠政策。
他指出,应该“让税收优惠能够真正惠及到那些需要养老保障的人群。”
可缓解养老财政压力
专家指出,对于时常陷于风口漩涡的养老保险来说,税延型养老保险还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
在国际通行的“三支柱”养老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扮演着“保基本”的角色,而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则起着重要的补充和“多缴多得”的作用。
施正文指出,这个保险主旨之一,就是通过税收的激励来发展商业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潜力巨大。像美国,三大支柱都很发达,但我国主要是靠政府支持的基本养老保险。”他介绍,而实际上,企业年金也有类似的递延优惠。
王稳告诉帮主,税收延递型商业养老保险对于各个国家在解决老龄化养老问题过程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一个工具,也是非常通行的一个政策工具。
根据此前《理财周报》报道,当期延迟纳税1元,就可以建立20元的养老保险基金,“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可为上海带来年均逾100亿元的保费增量,而一旦在全国试点,每年有望带来保费收入2160亿元。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专家朱明方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曾指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及发展,将对弥补养老资金缺口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而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就显示,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六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黑龙江收入比支出少183亿,辽宁、吉林收支也分别相差105亿、41亿。
而另一个“空账”的现象更引发忧虑。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即“空账”)达到4.7万亿元,而当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只有3.5万亿。
而随着税延型政策的出台,王稳认为,这个政策个人、国家都有好处。
他认为,对于个人,从资产的跨期配置来讲,可以激励老百姓来把资产更平滑的分布到以后多年的这个消费上,激励老百姓考虑以后十年甚至退休后的这个养老问题。对国家来说,可以个人,国家,企业各承担一块。”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lun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