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11-5
- 最后登录
- 2013-8-18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9764
- 精华
- 0
- 帖子
- 5131
|
钢价缘何暴涨暴跌 2004年钢材市场现状及其展望
2004-5-28 来源:湖南日报
“我急得都快吐血了!”长沙钢材大市场肖老板一见记者就几乎嚷起来。年初各种钢材像发疯一般往上涨时,他囤积了好多;人算不如天算,三四月份钢材价格直线下滑。
“也管不得后市是涨是跌了,套现要紧,不得不割肉一样随行抛售。”老肖一脸沮丧,前段时间大把大把赚票子时的一脸灿烂,早已消失了。其实,像老肖这样今年以来经历了钢市大喜大悲的还大有人在,有经销商,也有厂家。
钢材价格大幅下跌
“轧机就像印钞机!”2004年初,到华菱钢铁集团几家子公司,听到不少员工这样喜滋滋地说。2004年前两个月,国内建材用钢材均价每吨已冲至4200元以上,板材每吨达到4700元。与去年年底比,涨幅都在20%左右;与去年同期比,螺纹钢价格涨幅达到了50%以上。这已大大超出一些业内人士对今年钢市的预期。
“这种价格我们都感到有些不正常,暴涨后面肯定是暴跌!”钢铁业内人士没有料到,他们所说的此番话这么快就兑现了。从3月份开始,钢材价格一路下泻,到4月底建筑用材均价每吨已跌至3400元,板材已跌至4000多元。“照此走势, 5月份还有可能下跌!”华菱集团分管生产经营的副总经理汤志宏说。
“不只经销商日子难过,全国60%的钢铁企业已出现亏损!”汤志宏一语惊人。“全国15家大型钢铁企业负责人前几天在成都碰头,除了宝钢‘稳坐钓鱼台’外,大家都感到日子难过。”
钢市真如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就在两个月前,一些钢铁企业还在为如何花掉赚到的大把钞票发愁。1季度,全国钢铁行业盈利189亿元,纳税居各工交行业之首。没料到人们印象中炉红火旺的钢铁企业这么快就走入了亏损的阴影。
钢材价格涨跌的背后
春节前后,本应是国内钢材市场消费的淡季。但钢铁企业与经销商普遍对后市看好,轮番上调出厂价格和市场价格,加上市场炒作与中间商囤积居奇,致使全国钢材价格整体持续上扬,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分析,钢材价格节节攀升,关键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拉动。上游原材料市场出现持续紧张状况已非一日,到今年2月份, 钢坯、生铁、废钢、矿石、铁合金、运输费用等已升到了近些年最高点。矿石,到厂均价每吨已至1000元;焦炭比年初增长了3倍;海上运输费用上涨了2倍。如澳大利亚铁矿石海运费, 以前每吨只需6美元,目前已陡升至20美元。上游原材料、运费上涨,钢材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从3月份开始,为何各类钢材价格突然降声一片?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已发挥作用!”汤志宏认为。继去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后,今年1季度央行通过发行票据回收资金近3000亿元,企业贷款准备金也提高到了40%。央行不断紧缩银根,部分建设工程资金到位不及时,加上钢材价位较高, 国内钢市3月份后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出现“井喷”。经销商拥有的社会库存持续上升,资金压力日显沉重, 到3月份不得不抛售库存。这也自然增加了钢铁企业产品积压,为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现金流,钢铁厂家不得不降价抛售。
国内钢材持续大幅增长,部分品种供过于求,这也是近两个月来钢材价格下跌的原因。今年前3个月,国内棒线材总产量达2720万吨,同比增长27.3%;而前2个月,受季节因素影响,北方大部分地区工程已基本停工,市场对钢材需求量较小,导致库存增加。
“钢材价格出现一定回落应属正常,只要不跌破成本价。”
业内有关人士说。“我们也不希望钢材价格涨得过高。钢材价格太高,拉动了上游资源及运输费用上涨,我们受不了;
钢材价格过高,下游产业吃不消,需求萎缩,最终损害的是钢铁行业自身。我们希望钢材市场在一种理性的状况下平稳运行!”
钢市有望回升压力仍大
钢材价格探底后,有望回升,业内有关人士这样分析。
目前社会库存钢材已基本销售一空;一些钢铁厂家为减少亏损,开始自我限产。这有利于平衡钢材市场供需关系。
另外,中央政府此番宏观调控中,汽车产业已排除在外。
据预计,今年汽车总产量将达到510~530万辆,与去年一样,仍将以100万辆速度递增。 汽车及机械制造业的快速提升,将带动优质钢材增长。
业内人士估计,企望钢材价格再次上扬到较高水平,也不太现实。回升价位估计不会超过今年年初水平。为从源头上控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苗头,特别是严格限制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产业的过度扩张,国家将继续实施年初确定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用信贷杆杠给投资热降温。从长期来看,这些调控措施有助于钢材价格稳定运行;但从短期来看,由于对投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投资增幅回落将带来钢材消费减缓。
另外,从钢材供应来看,近期国内钢材产量虽增幅有所降低,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预计,今年全国将新增钢材产能近7000万吨,巨大的产能转化为产量后,必将对今年国内钢材市场产生极大的供应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