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11-5
- 最后登录
- 2013-8-18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9764
- 精华
- 0
- 帖子
- 5131
 
|
财政支出比例要作多大的调整才能支撑《福利报告》所建议的福利体系?《报告》给出了三个“假设”。
一、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定在21%,从2012年开始到2016年,预计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至26%,然后保持稳定。
二、从当前开始到2012年,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能够每年增长1.2个百分点,到2012年增加到33%,此后,逐渐增加到35%并保持稳定。
第三个假设是年均gdp增长8%。
“全民福利”前提是“保八”
显然,要建立一个全覆盖的福利体系,还须不断扩宽筹资渠道。除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力度,增加财政对社会福利投入外,如果在资金筹集上还能广开渠道,有助于减轻财政支出的压力。
《福利报告》建议的筹资渠道包括:开征高消费税、遗产税、资源税等;划拨部分国有企业利润;划拨部分国有土地出让收益;增加发行社会福利彩票等。
报告研究者们提出,即使财政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调整到本报告所预期的水平,如果没有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国家的财力也难以支撑即使是水平并不很高的社会福利体系。
“事实上,我们曾在同样的条件下对gdp年均增长7%的情形进行了测算,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在中期还是长期,财政体系都不足以支撑所建议的福利体系。”报告撰写者表示。
“框架性测算是有依据的,从长期(12年)来看,年均8%的增长幅度是乐观、谨慎的判断。”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持乐观态度,他对本报记者分析,从每5年一个经济周期看,未来12年约有2—3个经济周期,年均8%的增长幅度能够保证,而根据近10年财政收入增幅,未来财政增幅也可达到前述报告预计目标。
相比中国学者们的乐观,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教授larsbo kaspersen亦提醒,“不应该过度依赖经济8%或9%的增长幅度,要想办法寻找福利体系的更多可持续发展路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