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12-18
- 最后登录
- 2018-9-12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4298
- 精华
- 0
- 帖子
- 452
|
胡祖六:为何中国经济能承受住亚洲金融危机考验
李教授昨天告诉我这个题目防范危机化解新的金融风险。这个题目是非常重要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一直非常关注这个。我记得98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危机刚刚开始,当时中国金融界的政治界人物,包括周小川等等都参加了这次会。因为我们中国有一句话,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危机发生当然代价非常惨重,但是我想更主要的就是我们能力知道危机起源成因,有了一个很好的教训,在我们以后的金融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方面有所改进,从而有增加危机的抵抗力,从而保证经济稳定发展,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所以我觉得这种探讨非常有意义。
刚刚沈联涛教授对这个危机做了非常全面综合的回顾,当初沈教授是香港监管局的常务副局长,就是负责维护香港金融制度最核心的人物,当时我记得和他经常探讨,那个时候我们都是感到,我到现在为止也是记得这个危机爆发,很多那种一幕一幕的画面到心里其是历历在目,不仅仅是对于一个经济学家,对我个人也是非常难忘的经历。到现在为止过了十天,我们回去看这个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在东亚?沈教授说到1997年7月2号之前,东亚经济体一直被推崇为全球成长最快,经济最有活力的经济体,特别有意思危机爆发前,可能不到一年的时间,世界银行就出版了一本专著《东亚的奇迹》。从经济基本面来说是很难想象这样大的危机在东亚爆发,令很多观察家都出乎意料之外。因为韩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都曾经经历了好几十年的高成长的经济奇迹。从70年以来,印尼gdp增长率是7%,韩国是高达8.4%,而且东亚经济体历来都有比较好的宏观经济的记录,避免过多的财政赤字,就如刚刚沈教授所讲的,外债负担也不重,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大部分年份都表现得非常强劲,同时这些国家吸引了很多私人的fdi资本流入。所以这些基本面是非常的良好,而且东亚与其他曾经遭遇过很多经济危机新兴市场国家有非常大的区别,比如我们回忆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1年印度危机,1994年墨西哥危机,都有非常重要的共同导引,就是政府财政严重失衡,高度依赖外债弥补。而东亚经济1997年之前,并没有这样的征兆,所以亚洲危机基本上是未曾预料的。基本上没有人真正预测到亚洲危机。
第二个特点,危机爆发以后,当初7月2号我记得我们7月1号香港回归,当时香港基本上政府还有企业都在举行庆祝活动,会议上大家喝了很多酒,第二天一起来打开电视一看,外汇交易员告诉我们泰铢贬值了,那时候他吃一惊,泰国有什么了不起,觉得这个事情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危机的后果严重程度,就像危机爆发一样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我们看到汇率体系瓦解,大幅度贬值,利率飙升,资产价格缩水,包括股市、房市,私人公司平衡表的恶化等等,企业的破产,银行坏帐的激增,危机后的第一年大部分的亚洲国家都陷入严重衰退,印尼gdp在危机前是7%的平均增长率,到了危机第一年萎缩了下降了15%,泰国是负的8%,马来西亚是负的7.5%,韩国应该说是资本有史以来成长最快的国家,经济萎缩了7%。
第三个特点,亚洲危机的波及面之广,也是大大的出乎意料之外。在此之前,1994年墨西哥部分比索危机,曾经波及到阿根廷、巴西这些临近的拉美新兴市场国家,但是它传播速度和影响程度远远没有亚洲金融危机,泰铢的贬值不只是波及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这些比较类似的东亚国家,已经波及到实行工业化的韩国。同时也波及到香港、新加坡、台湾。资本流动,地理毗邻,加上金融市场固有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大大增加了发生的概率,传播的速度以及杀伤力。
第四个特点,因为亚洲金融危机是突如其来的,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环境条件,与历史上其他环境条件巨大的差异性。亚洲危机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呢?它的机理是什么?至今过了十年,在经济学界还是争论不休,我们从经典的货币图形模型,刚刚沈教授说的观赏勾结,这个和腐败和存在资本主义有类似的意思。大家各说纷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清晰的线索可以追寻,第一汇率不当,第二账户严重失衡,第三企业、银行资产汇债结构的错配。在经历了比较几十年高速成长情况下,亚洲基本上继续维持了固定的或者是半固定的汇率制度。当经济基本面发生逆转的时候,这种固定汇率制度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1995年到1997年上半年期间,泰国、马来西亚的经济过热,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扩大,曾经达到gdp的8%的高水平,这点我非常不同意沈教授说的,他认为经常账户这个并不严重,当时泰国是五点几,马来西亚逆差占到gdp8%,远远高于美国今天的5%6%,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可以拖欠债务,我们对它无能为力,新兴市场直到你的账户有异常,往往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央行苦苦支持一个人为高增的汇率,央行资产不断下降,而基本面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央行维持固定汇率的可信度也就不怎么下降,就是固定汇率的崩溃。固定汇率制还给企业和银行一种道德的危害,等于政府央行为本国的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及国际债权人提供汇率风险银行担保,刺激私人部门大量银行举债。经常以短期的外币债务为主,来到本国非贸易部门,尤其房地产,比如泰国。当本国货币贬值,利率上升的时候,债务的负担显著的加重,引发的流动性的问题。韩国公司部门的债务股权比例,平均是8%倍,大宇是1200%倍,负债率很高,我们谈到对冲基金,现在可能也就是400%,包括很多制造业、企业、房地产公司,负债率可能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对冲基金这个杠杠率不相上下。
这种情况下,银行的坏账就激增,成为信贷紧缩,进一步影响投资者、存款者与债权人信心。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第五,回顾亚洲金融危机很有意思,事发突然,来势凶猛,杀伤力大,波及面广。所以当初的各国政府,当事国的政府,以及rmf为主的国际组织,都是急于救火,为了稳定局势。作为rmf提供紧急援助的核心贷款,泰国、韩国这些都必须实行相应的紧缩政策,包括货币紧缩和财政的紧缩,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还是属于经济学教科书的经典药房,也就是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的时候,你一定要提高利率,以及削减财政赤字。因为经常账户逆差,相当于国际投资高于国内储蓄,或者国际总支出高于国内总供应,要紧缩宏观政策,才能达到恢复国际外部平衡的结果,以及稳定的汇率,因为提高利率,当本国货币贬值,就是持款人失去信心,这样才能增加持有本国货币的愿望,到今天这些都是非常认可的,没有什么争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