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805
- 精华
- 0
- 帖子
- 795
|
当我年轻的时候,别人叫我赌徒;等我活动范围扩大以后,别人叫我投机客;现在,大家称我是银行家。其实我始终如一,做同样的事。
——银行家凯索尔如是说
初入股市大门的人总有两个词时常在耳边回响,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投机”。很多人总是语重心长地教导大家:要投资,不要投机,实际上没人能分清这两者有何区别。事实上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道理一样,属于事后诸葛亮式的清谈。换句话说,如果你最后赚了大钱了,大家就称你是伟大的投资家;如果你最后破产了,大家就称你为可怜的投机客。
华尔街人士施为德曾对投资和投机做过精彩的分析。他说,要让市场新人知道“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就好比想去教育满脸青春豆的小男孩知道“爱情”和“性欲”是不同的,即使这位“赤豆男”迷迷糊糊知道了两者是不同的,但他还是继续去做他原本就想做的事。
要说投资和投机从最初就无法分辨,也有点有失公允。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首要目标是保存资本,并使得资本增值;而后者就一心想着增加财富。正由于这种不同,前者常常会将眼光放远,宁愿放弃一些风险较高(可能收益也高)的行为,不多不少保证每年都赚那么一点。华尔街大作手江恩说:如果你能够维持每年收益25%,那十年下来你的资本就将翻九倍,可见在不太长的一段时间内积累一笔财富还是可行的,由于是复合增长(连续复利),二十年后的收益就是86倍。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平均而言,有可能某些年能达到50%的收益,而有些年却反而亏损了些。如果说25%太高,中国经济发展每年只要达到10%,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到生活明显改善。
可就有很多人看到身边的人暴富之后,幻想着能在几个月时间内就能翻几倍,一旦他开始这么想,就会听信江湖骗子的暴富秘籍(为了迎合这种心理往往是所谓超短线致富秘籍),然后去做一些风险极高的事,如果运气好的话确实能赚到不错的收益,于是他便开始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但古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倒霉的那天迟早会来到,而往往霉运是接二连三的,经受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很少有人还能用一颗平常心从头来过。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是通过证券交易获得巨额财富的人,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等等,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至少也是中年人。这正说明了复合增长在证券交易中的重要性,随着资本总值的提升,此后赚到的钱会越来越多,而“国产股神”林园最喜欢说的就是“追求复合增长”。事实上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投资的人安全性、稳定性都非常高,他们随着年纪的增加,经历的各种牛市熊市循环也越多,全都能够安然度过,此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们摔倒了。据说巴菲特还特意写了一篇《复利的乐趣》的文章,用以阐述这个简单的道理。(巴菲特维持22%的复合增长达40年,成了世界第二富)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些伟大的投资家总是很节俭,至少在事业的初期是如此。巴菲特住在几十年前买的老房子里,用着老旧的办公室,开着老爷车;林园说他每个月连2000块钱都花不掉。因为在复合增长的情况下,最初的资金直接关系到最终能赚到多少钱,如果最初能多投资一万元,那十年之后就能多9万(按照上文江恩的例子),二十年后就能多86万。
而靠投机发家的人可能正相反,由于觉得钱来得太容易了,每天就算计着如何购买奢侈品把钱花出去,随着购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越来越多,生活成本也大大提升,他不得不再靠投机赚回来更多的钱才能维持现状。但幸运女神并不总在他这边,一旦碰上熊市可就都完了,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熊市他可没办法靠以前的投机经验维持自己的生活开销,于是他就不得不干更多高风险的事情,最后破产就是必然的了。
由以上分析可知,要判断到底是“投资”还是“投机”,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长远的眼光,好好利用“复合增长”的优势,少做高风险的交易,使得不确定性降到最低。同时,在哪个收入层次就过哪种生活,急于在“人前显贵”的心态并无多大益处,这只能让人脱离理性。
事实上成功的标准完全在于自身,如果你欲望很少,那你会常常体会到成功的幸福,如果你的欲望无穷无尽总也不满足,那就不得不靠更大剂量的外界刺激才能使你感觉兴奋,逼着你离开“投资”的康庄大道,走向“投机”的不归路。而常常是越贪心得到的却越少,不贪心好好操作的人,得到的却会比想象中的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