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强:钢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的首要目标是做久做长http://news.steelhome.cn/2012/04/23/n2312202.html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国内钢铁流通企业围绕经营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管理升级做了很多工作,不少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在2012年4月20日-22日钢之家网站举办的《第八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议》上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李耀强就钢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实践与战略思考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转型升级的首要目标是做久做长
转型升级的实质就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做法是产业间升级和生产要素升级相结合,从目前产业结构转移到利润更大更赚钱的产业结构,这其中也就包括了产业创新和开拓新兴产业。按照这样的概念,钢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应该包括:从提供初级服务产品为主向提供高级服务产品为主过渡;适当拓展产业链条,开拓新领域和新的服务对象;调整相应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李耀强作《钢材流通企业转型发展实践与战略思考》报告
转型升级不等于做大做强,首要的是做久做长,转型升级也并不意味着实业化。
钢铁流通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在生产性服务领域实现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的高级化以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
从宏观上看,钢铁流通业转型升级要面对五大问题:一是如何降低社会流通成本;二是如何减少中小企业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三是如何减少钢铁企业在流通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担忧;四是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增强供求之间的稳定性;五是如何在钢铁生产商、流通商、中小企业之间实现利益均衡
面对以上问题,转型升级的目标应该是:第一,整体布局合理。形成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并存,相互依托,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结构。钢铁流通企业数量多,但缺乏大型企业,因此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发挥大企业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存在有其长期历史必然性,关键是要形成互补结构。第二,个体功能完善与升级。从以提供单一服务为主到以提供多种服务集成为主。
信息化、传统体制创新、注重战略导向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三大途径
李耀强表示,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考虑、整体发力,其中信息化与传统体制创新以及注重战略导向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途径。
企业信息化能力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是报表系统和自身管理系统,更重要是建立以高速数据网络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大型动态数据库,建立新型的工作流程,建立网上服务手段等。
体制创新重点是产权体制创新和组织体制的创新。产权体制创新是由以有限公司为主体到有限公司与有限合伙等多种方式并存 ,从而更好的构造权责相当,有利于资本与人的结合,有利于资本与项目的结合的新体制,为转型提供制度和机制保证。组织体制创新重点是由以等级式管理为主转到等级式管理与网络式管理有机结合,形成面向客户的前台、中台、后台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李会长表示,从历史看多数钢铁流通企业习惯于机会导向。未来的前景不容易看清,也不容易纠错,钢铁流通企业要更加注重战略导向,认真研究企业的定位,持续努力,减少随意性也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考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