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11-3
- 最后登录
- 2012-3-12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181
- 精华
- 0
- 帖子
- 1
|
来自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整个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近两年,钢铁流通商的库存压力、资金压力乃至生存压力也在日益增大,2011年钢铁流通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1%;未来1-2年行业生存压力仍难以有效缓解。
据华经纵横市场调研专家了解,目前我国钢铁流通主要通过贸易商完成,贸易商经手的钢材量一直保持在60%左右。然而,我国钢铁贸易行业却存在着以下几个运行特点:
一是多。贸易商众多,集中度低,对上游话语权轻。全国钢铁流通商约20万家,年经营钢材实物量超过1000万吨的仅有5家,而国内钢厂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有13家。和钢铁生产企业相比,贸易商在资源控制、定价话语权上处于弱势地位。
二是乱。市场秩序混乱,对市场价格未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传统贸易商的盈利模式多以赚取买卖差价为主,而当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时候,贸易商往往对价格趋势起到加强作用,不但没有起到蓄水池的作用,反而使得市场价格波动加大。
三是差。行业盈利能力差,由于盈利模式单一,一方面,贸易企业盈利波动大,另一方面,盈利能力低,靠量生存。同时,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低下,钢厂也不断延伸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贸易商的生存空间。近年来,金属材料批发业的总利润率在1%左右波动。
“钢铁流通领域到了产业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期。”平安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过去,钢铁贸易行业依托于钢铁行业的景气度变化,未来在量增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原材料和钢材的贸易增长空间也受到抑制。因此,转变以量为中心的盈利模式势在必行。在当前行业盈利困难,宏观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预计众多中小型贸易商将逐步退出市场。
(相关资料:华经纵横-钢铁行业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