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6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60年前上海乡情——全球犹太名流代表团访问提篮桥记

[复制链接]

210

主题

100

回帖

901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13:13: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阿拉是自家人!”85岁的犹太人格利对霍山公园里的上海市民说道,用的是地道的上海话。4月27日,与格利一同来到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地区的还有另外一百多名犹太人,其中45名是60多年前在上海避难的犹太难民,他们把自己的后代也带到中国,带到上海,带到这片曾经庇护他们逃脱劫难的东方“诺亚方舟”,在无尽的回忆中表达永恒的感激之情。

1939年,18岁的格利来到了上海的提篮桥地区。“我在这里生活了10年,度过了最难忘的一段岁月。”回到60多年前居住过的“第二故乡”,格利显得很兴奋,不断地向记者描述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在这里结识了我的女朋友,那些日子实在太美妙了。”

这次故地重游的犹太人中最年长的已经95高龄,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在上海成家生子。“我要让你们看看我的女儿,她可是个大个子!”在俄罗斯犹太人创建于1922年的摩西会堂前,87岁的露丝女士和几名值勤的警察聊了起来。从1938年开始,她和父母、丈夫在“wayside road”(汇山路)上生活了10年,第9个年头的5月,女儿伊兰降生在这里。之后,全家迁到了纽约。1995年,母女俩首次回到上海,“那时我们是跟旅行团来的,跟这次感觉完全不一样,”伊兰告诉记者:“这次的同伴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犹太难民和后代,大家都经历了那个战争年代,有着相同的感受。”

在霍山公园,在摩西会堂,在舟山路上,记者随时可以看到睹物思人、眼角湿润的犹太朋友。曾经的颠沛流离、曾经的骨肉离散,让犹太难民倍加怀念在这里度过的安稳时光。“看到记忆中的老街区,看到市民悠然自得的生活和笑脸,我们为自己是一名提篮桥老居民而高兴。”2006全球犹太名流代表团团长、上海犹太联谊会主席瑞内·威尔道夫对记者说。

在当年犹太难民聚居的舟山路、霍山路交界处,霍山公园里有一块“犹太难民来沪避难纪念碑”。昨天的碑前,上百名犹太名流代表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和谐》的倡议书上签字,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唤起全球人士珍爱和平,并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提篮桥历史文化遗产。

“上海以‘有容乃大’的精神结束了我们部分同胞的惊恐逃亡生活,上海人和犹太难民和谐相处、互相关爱的无数动人故事,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民族美德的象征。”瑞内·威尔道夫向全体犹太名流代表团和在场的上海市民表示:“我们会以自己的行动唤起更多人包括海外犹太人来保护提篮桥街区,弘扬这里所孕育的人文精神。”
※ ※ ※ 本文纯属【乃思土迷秋】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