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发展60年,“群英 谱”上写着62个名字

[复制链接]

210

主题

100

回帖

901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13:11: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60年,60人——上海解放60年来涌现了多位科学家、文学家和先进工作者,这些名字有的耳熟能详,有的或许并不熟悉,但他们在各领域为上海乃至全国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今起免费开放,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战线的楷模的感人事迹。


■展览动态

展中人将到场互动

“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今天起至6月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展厅向公众免费开放。主题展分为“爱国奉献 服务人民”、“爱岗敬业 追求卓越”、“攻坚克难 勇攀高峰”、“城市丰碑 风范长存”等四个部分。整个展览面积约1300平方米,通过380多幅珍贵照片和档案史料、数十件实物展品以及模型、实景、视频等多种手段,生动展现了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60名典型人物和2个先进集体是由广大网民和专家组共同选出的。在本市各行各业推选的初选名单基础上,东方网从4月1日起进行了为期10天的网上公示评选,获得了市民群众的积极响应,248万多名网民参与了网上评选投票。与此同时,沪上相关专家学者也积极参加了这一评选活动。最终,由60名个人和2个集体组成的、展现上海解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战线的“群英谱”诞生了。

“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未展先热,广大市民争相先睹为快,许多单位更是纷纷来电要求组团参观,目前预约登记前4天的观众已经超过4.5万人。据悉,展出期间,主办方每天还都将安排不同的专场,包括杨怀远、金晶在内的部分展中人也将来到展览中心,与群众进行互动。主办方还考虑将在下周三在东方网上推出展览的网络版,让更多人可以参观。

■爱国奉献

彭加木最后笔迹再现

解放初,百废待兴,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在这段时间里涌现出了大批的科学家和实业家。在上海“群英谱”上,第一个名字就是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

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是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学奠基人之一。除了科研教育,钱伟长在1951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兼任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1954年至1956年,他还花大量精力参与由周总理亲自领导的制定我国自然科学12年规划的工作,就是在规划研讨会上,周总理公开赞誉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为“三钱”。此外,1953年,钱伟长还参与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群英谱”上,像钱伟长这样的科学家不胜枚举。在展览现场,一片罗布泊沙漠布景格外醒目,不禁让人追忆起科学家彭加木。这位把生命献给科研事业的科学家,1980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遇难。在展出的照片中,有一张翻拍的照片展示了彭加木最后的笔迹,那是他离开营地写下的一句话:“我往东去找水井。”

■城市丰碑

巴金的书房“搬”进展览

每个城市都有其丰碑式的人物,上海更不例外,而一些不朽的文化人,更是丰富了几代上海人甚至全国人民的生活。

文坛巨匠巴金的书房被“搬”进展览,一桌一椅朴素至极,就是在这桌子上,他写出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寒夜》等。

人民音乐家贺绿汀以《牧童短笛》、《摇篮曲》为乐坛瞩目,并创作了《天涯歌女》等电影歌曲。抗战期间,他创作了《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极大鼓舞了民族斗志。此后,还创作了《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民主进行曲》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

现代美术事业的开拓者——刘海粟融会中西,在油画、中国画、书法等方面都卓有成就。

■服务人民

奉献精神60年传承

“可惜我知识学得真是太少了,太不够了,和别人比一比,不如别人一毛,这怎能谈得上考大学呢?”在靠近展厅入口处,一本已经发黄的日记本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这本子属于轮椅上的白衣天使——陈海新。

处方上的字迹十分工整,每种药名也都写得清清楚楚。在陈旧的日记本上,记者摘下了以上一段话,日记本上注明的日期为1987年12月20日,那时这本日记的主人年仅12岁,但从她尚且稚嫩的笔迹中似乎可以看到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陈海新199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中医科医生。她自幼身患颈髓空洞症而致残,但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工作在社区医疗工作一线,在重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仍满腔热忱地为病人解除病痛,赢得了医院、患者和社区居民的广泛称赞。她于2007年去世,离世前更表示自愿捐献遗体,以了却自己毕生为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的心愿。

无论是解放初,还是60年后的现在,奉献是一首不变的旋律。60年里,涌现了一大批服务标兵,从出生于30年代的服务大师马桂宁,到“蓝领楷模”李斌、“晚上七点的太阳”徐虎、“蓝天上的火凤凰”吴尔愉,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起到了楷模的作用。

“南京路上好八连”虽然从60年前上海解放就开始为人熟知,但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被人遗忘,一代代的“好八连”战士用他们的行动,捍卫着这个集体的荣誉。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为上海人民深深铭记的60个典型人物和2个典型群体,“好八连”正是其中之一。展览现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宿舍还原了当年的场景,简朴的宿舍和窗外繁华的南京路形成鲜明对比,“好八连”旗帜、旧脸盆、学习包、理发箱、补鞋箱……一件件实物不仅展示解放初期“霓虹灯下的哨兵”的风采,更表现出了新的历史时期下不断丰富着“好八连”精神的内涵。

■卓越青年

3名“80后”榜上有名

60人中,有的出生于19世纪,他们用毕生为上海、全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也出现了3位“80后”的身影。

在展览现场,有这么一支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在其上方是一张洋溢着乐观和积极向上的脸,她就是金晶。9岁时因脚踝处患恶性肿瘤成为一名右腿高位截肢的残疾人,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火炬手在奥运圣火全球传递的巴黎站中,面对“藏独”分子突如其来的野蛮袭击,这个女孩毫不畏惧,用柔弱的身躯捍卫了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后,她又作为世博公益大使,为迎接世博会的胜利召开尽心尽责。

与金晶同样登上“群英谱”的还有两位令上海骄傲的“80后”。包括象征着“上海高度”的篮球运动员姚明和象征着“上海速度”的跨栏运动员刘翔。现场,他们穿过的球鞋、钉鞋都与观众近距离见面。

【相关报道】

《起飞:俯瞰上海》展示申城巨变

珍贵“客票级价对照表”还原历史

八旬“老公交”讲述行业发展亲历记

新报讯 一位上海公交老调度员精心收藏了9张“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客票级价对照表”,这些珍贵物件展现了上海解放前夕恶性通货膨胀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困扰。田志伟老人已经80多岁了,近日他致电本报,向记者讲述自己亲历的公交行业巨大变迁。

[当年] 车票80天涨3000倍

田志伟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是公交售票员,在1949年3月3日至5月23日短短的80多天内,连续9次收到了客票调价对照表并保留下来,没想到这些物件今天作为珍贵史料一直在专业博物馆展出,他也成为公交系统唯一拥有客票级价对照表的人。

记者发现,这9张由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筹备委员会发出的“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客票级价对照表”不印票价,改印“甲a、乙b、丙c、丁d”等6个等级。而那个动荡时期物价涨速惊人,短短的80天内,车票从最初的80圆/张暴涨3000倍达到25万圆/张,最长二十天涨一次价,最短三天就涨一次。老人回忆说,那时候市民乘车必须先询价后买票,非常不方便。

[如今] 线路从15条变数千条

解放前,上海的公交线路只有1路至15路;今天,已经有数千条线路运营在整个上海城区,并辐射至市郊及长三角地区。田志伟老人说,自己从1948年进公交公司到1987年正式退休,其间做过售票员、车队调度、工会主席等,切实感受到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介绍,最初的公交车主要来自于战后留存的洋车,被称为“肥皂箱”;当时公交售票员没有座位,驾驶区和车厢完全隔开。国民党官员、军队、警察、地痞流氓等坐车都不给钱,如果要求他们买票还要被打,而今天公交司售人员的地位完全不同了。“现在坐公交更舒适方便了,还有无人售票、空调车、新能源动力车、双层巴士、电子报站系统,变化真是非常巨大。”

新报讯 为迎接上海解放60周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策划摄制大型艺术纪录片《起飞:俯瞰上海》。昨天,东方卫视、艺术人文频道对纪录片首日精彩航摄进行了2小时直播。

《起飞:俯瞰上海》以专业航空摄影的方式进行拍摄,计划于今年9月完成每集30分钟共4集的献礼版,并在国庆节前投播。昨天进行的航摄直播路线以黄浦江沿岸为主,主要展示了外滩建筑群、陆家嘴建筑群、长兴岛造船基地、振华港机、外高桥保税区、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等。直播传递给观众的不仅是全新的视觉冲击,还有关于上海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的深刻解读。党史、地方史、档案、影像资料、勘察和规划设计等各个方面的专家受邀,就60年前上海解放前后的历史细节,60年来上海的城市发展脉络、金融、航运中心建设以及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主题展开探讨。

据了解,《起飞:俯瞰上海》不满足于“空中看上海”的观感体验,而是将俯瞰上海作为一个包容历史、地理、人文的宏大概念来展开。纪录片分为历史地理、行政地理、经济地理、环保地理等四个篇章,全面、立体地讲述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艺术人文频道还将与知名音乐家合作专门作曲、演奏,使艺术纪录片的听觉和视觉形象在流动中融为一体,产生非同一般的感染力和视听冲击。
※ ※ ※ 本文纯属【乃思土迷秋】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