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11-5
- 最后登录
- 2013-8-18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9764
- 精华
- 0
- 帖子
- 5131
|
2009年 10月 30日 16:07 华尔街日报
在国际上,中国官方的新华社通常被看作中国政府僵硬的喉舌,被西方受众视为只会鹦鹉学舌般地重复官方立场。
但时不时的,一些新动向可能正在新华社萌动,一些有时象是揭发黑幕的事情。
近日,在与记者的午餐会上,中国国有金属交易巨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一位高管表现出了对新华社日益升温的不满。
事情缘由是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10月15日刊发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调查了一起严重环境污染事件。文章称,五矿集团运营的两家铁矿今年早些时候违法将未经检测的尾矿倾泻到河北武安当地的一条河流中,导致当地一些居民生病,造成河流泛滥,还污染了河岸两边的农田。
五矿集团总裁办公室主任马骏说,公司被这篇文章激怒了。五矿集团说,文章的这些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而且记者从来没有向五矿集团寻求过置评。
从这篇文章的内容来看,马骏似乎是对的:文章中没有阐述五矿集团方面的立场。
在被问及这一问题时,写这篇文章的记者李新明周四说,他曾经向五矿集团矿业子公司寻求置评,但对方拒绝了他的采访要求。李新明说,他没有被报道引起的反响吓倒。
李新明说,新华社对新闻报道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我受过新华社的训练。我坚信自己的报道,我还打算继续写下去。
马骏说,他和《经济参考报》的编辑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但编辑也坚持李新明的报道。五矿集团在文章发表的第二天发布了一份长长的声明,否认文章中的说法。马骏在媒体午餐会时多次提到这起事件,他说,所发生的一切深深地伤害了五矿集团员工。我们在这件事上算是打了个平手。
不管谁对谁错,也不管该做的不该做的,类似的事件似乎标志着中国媒体正在涌现的一个新做法。近期深陷动荡的《财经》杂志一直以大胆的报道而重塑国内新闻报道形象。
连全球最为模式化的政府喉舌新华社似乎也在变化。中国的高层官员能够感受到这点,即便他们无法完全理解。
马骏在午餐会上说:这是新华社的报纸,他们怎么能这么做?我们是国有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