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4-9-11
- 最后登录
- 2024-11-21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59282
- 精华
- 0
- 帖子
- 4565
|
前几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曾某雄上诉。至此,造谣者黄粱一梦醒,两手空空。2016年6月15日,曾某雄以“中国蛋品流通协会”为名义、以联名举报为噱头、以互联网为媒介,在中国蛋鸡信息网公开发表联名信,编造并传播“鸡蛋期货恶意炒作,要求监管部门严查投机及操纵”。在上述言论经传播和发酵后,当日鸡蛋期价大跌。曾某雄趁机谋利,最终被处以罚款40万元的行政处罚。
资本市场上,以维护国家利益、经济命脉、外汇安全、国计民生等为借口,无视客观经济规律和供求关系,编造事实、甚至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者有之,煽风点火、以讹传讹、浑水摸鱼者有之,无非是或制造市场氛围、或向监管施压,行干扰之实。
只要有市场就必然有价格的波动,这几年来,伴随期货市场运行,总会有期货操纵造成价格波动的声音传来,下跌时以“谷贱伤农”的正义,上涨时以“损害产业”甚至国家利益名义,无睹数据详实、分析专业的调研结果和研究报告,更不去论证是否符合经济学原理或正常的逻辑,认为期货市场会“创造”价格、管理层能“管价格”。
但是,一些原本无法置信的事情一旦装进了故事的框架,就开始变得让人相信了。如近期的铁矿石,伴随着铁矿石价格攀升,市场出现个别声音,认为价格上涨完全由资金炒作造成,为了让这一说法显得圆满,不惜披上谎言的外衣:铁矿石供应紧张并不存在,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其实,谎言的背后有时掩盖的是复杂的利益谋求,当年三无“蛋品协会”如此,今后一些机构或个人亦如此。
除了恶意误导,缺乏基本经济常识的无知揣测也时而有之。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和从业者属于“小众”群体,多数投资者对期货市场运行机制和现状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参与,甚至一些机构投资者对这个市场的接触都仅限于“有所听闻”的层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认知偏差的产生似乎不可避免。
就像我们看到下雨了便联想到地面被打湿了,但在情况掌握不充分、认知有局限的时候,一些人看到地面湿了便固执地认为下雨了。把并列出现的两种现象误当作因果关系,或者把镜子中的影像当成造成眼前景物的原因,颠倒因果。眼下的期货市场便处于如此窘境,时常为现货价格涨跌“背锅”。
这样的事情在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中一再出现。就连一些具有专业金融知识的人士都曾陷入这样的认知泥沼。1987年,美国股市危机爆发后,一些华尔街金融奇才将矛头不约而同地指向期货市场。但最终监管者的调查并未给这一结论提供支持。
难道就没有改变的办法了吗?小众市场是否注定要承受不恰当的看法?并非如此,这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业内需要加强对期货市场知识的培育,将市场理性带给更多市场主体,减少误会的发生。当然,资本市场利益博弈性强,对于市场运行,监管主体也要加强监管,严查和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此基础上也要保持监管定力和监管自信,对于市场参与各方,应该充分了解、信任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我们相信,谣言止于智者,真理越辩越明。
期货市场作为一个多空双方激烈博弈的利益市场,一些信息会影响甚至左右价格走势。作为市场信息的传播者,媒体平台在处理信息时既要“大胆假设”,更要“小心求证”,对于市场信息加以分析、论证和整合,并了解期货市场基本知识和交易规则,时刻警惕、避免被别有用心的“投诉”或“采访”对象利用,影响报道的公允性和客观性,对期货市场长期稳健发展造成伤害。
中国期货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部分,通常比其他金融市场更早感觉到即将来临的变化。价格发现、风险管理两大基本功能是其维护国民经济有效、安全运行的基础,而非动辄为价格波动“背锅”的替罪羊。期货仅仅是一个中性工具,对其不负责地指摘和试图扼杀的行为,最终伤害的将是我国实体经济。在这一工具出现之前,商品价格波动一直都在,若期货工具消失,试问实体企业何处寻找避风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