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克格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温1997

[复制链接]

281

主题

452

回帖

42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08-11-18 17:16:56 |只看该作者
夏斌:中国须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坚持金融弱国思维

  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反思的文章太多太多了,文献也太多太多了,概括起来有的就是内因论,通俗话说就是内因,裙带,官商勾结,有些就是外因,国外索罗斯基金。也有内因外因综合来进行判断这个原因。

  今年我们来巧了,正好十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最发达的国家,算不上危机,报纸上有各种各样的词,有的是风暴,各种各样的词不需要表达。第一次危机我曾经在报上讲过,我们是幸运者,我们就是门关着,门开着照样躲不过去,也是危机。但是可能,有时间我们再探讨,可能我们这个危机的性质传导的一些机制和东南亚国家的危机性质传导的机制可能又不一样,就是刚刚易纲先生讲的,我们当时的问题和我们现在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从那个角度思考可能不一样。

  这次危机我们没有更多的影响,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我想说的这次危机没有发生,不完全是偶然的。不能说有证明,但是起码可以说中国政府目前的开放政策是清醒谨慎的,如果亚洲金融危机有教训可以总结的话,那么发达国家的危机对于不同的国家有什么影响,这里面的教训同样中国也应该进行反思。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刚刚几位更多的是从反思中间的教训来谈,我想更多直截了当的,因为这些已经讲了很多,内因外因,内外因综合论。我直截了当从中国都讲,我们反思中间除了他们的教训对我们的什么启示?也就是对我们的政策决策者,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我想谈几个观点:

  第一,我认为中国必须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清醒地坚持金融弱国的思维。我们是弱者,不是强者。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必须清醒地坚持金融弱国的思维。我们经济已经是第四位了,按照国外有些学者猜很快就会到第三位,但是我们在金融上是弱国,这一点不是我们在说,其实全世界学者都说,中国金融体系很脆弱,他们也都承认。如果从理论上探讨,我们搞一些什么实政性的标准也不是不可以,比如汇率问题,比如外资境外机构的比例问题等等设几个标准,我们也可以证明我们是弱国,我们不是强国,经济是大国,但是金融上是弱国。

  为什么要坚持弱国的思维呢?我个人的观点其实很简单。一个弱国和一个强国,如果运用强国制定的同一游戏规则,不讲任何策略的进行竞争,弱国永远是弱国,不可能成为强国,强国制定规则当中我们共同游戏,而且弱国如果不讲究一些策略,不讲究一些方式,不讲究一些策略,你跟他竞争能赢吗?不可能赢。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要成为强国,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最后的目标完全同意刚刚易纲先生说的。弱国要成为强国,我个人认为一定要遵循国际组织的相关公约,imf也好,或者wto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我们要遵守这些规定,同时,在不违背这些公约的前提下,我们要讲究竞争策略。这样才能逐步摆脱永远是弱国的地位,逐渐的强大起来。我无非讲的是这样游戏规则是他们定的,共同定的。我们是弱国,在这个规则下你打不赢的。那么我们必须在遵守规则前提下讲一点策略而已,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开放不遵守国际规则。

  我忘了是鲁斌讲的还是克鲁德曼讲的,他们都很清醒地认识到,有句话说迄今为止,任何新兴的国家,在金融开放问题上,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没有不发生危机的。这句话更加提醒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是一个人均收入贫困的大国。我们受折腾的教训太多了,经不起折腾,而且我们很多体制没有理顺,在这样情况下,希望中国经济稳定高速的继续增长。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经不起折腾。因为我也知道,有一些学者也说,东南亚危机发生就发生了,过来就过来,现在就好了。咱们细想一下中国也来一次行不行?想一下中国这么大国家和人口,社会问题,分配问题,不稳定因素,我们可以不可以?这个不是从经济学角度,这个是从社会学,政治学角度考虑行不行。所以我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经不起折腾,我们要保持金融弱国思维谨慎从事,这样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第二,中国在今后五年、十年内,乃至于更长时间内,要坚持以我为主的金融开放战略。什么是以我为主?就是首先要考虑到确保我们中国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在这个前提下开放。而不是简单的按照华盛顿共识说的应该怎么办。我认为不是。以我为主,我不是不开放,是以我为主,保证我们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前提下我开放,如果不能确保,有些政策就要放慢,当然这也是一个原则。而不是简单按照华盛顿共识,要学习其他国家金融开放经验,秩序,节奏,也不是简单模仿其他国家开放的做法。
※ ※ ※ 本文纯属【克格勃】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452

回帖

42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08-11-18 17:18:18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以我为主?首先前面讲的,我们是弱国。而且我们又是经济总体实力这么大的大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很多学者也在算,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有多大,这方面分量越来越重,刚刚易纲先生从很多方面做了证明。而当今中国的金融开放对世界经济影响不是小国开放所能比拟的。不是新加坡,不是台湾,他们的金融开放所能简单比较的。如果开放过程当中,发生重大挫折或者产生金融危机,靠其他国际援助可能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在三大因素之下:第一金融经济充分的全球化,第二,世界流动性,第三比较多,中国又是金融弱国,三者因素综合起来思考,金融开放必须考虑本国的金融安全和本国的利益,翠本国利益出发,就是坚持以我为主。怎样坚持以我为主?谈几个想法。

  第一,要看好中国的金融国门,这个国门不是意味着我不开放,无非就是说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可以接受的程度,在确保经济稳定健康前提下,对外有节奏的,有秩序的开放。而实际上,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所谓国门的内容我曾经讲过,第一资本向下,资本账户,第二汇率,第三外资进入中资金融机构的比例。我认为包括第四条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比例,市场的程度。这个就是我们把好金融国门的内容,不是不开放,是根据能够接受的程度逐步开放。实际上我们现行的政策都是这么做的。坚持以我为主,就是要有思想准备,包括学者,包括从理论上要有思想准备,我们从一个弱国转化为强国,又要坚持和平发展,中国的崛起必然是走出一条和其他国家国家崛起过程中的不同道路,和英国、美国肯定不一样,我个人很自信,肯定不一样。从弱为强,必然要走出和人家不一样的道路,走出一条和华盛顿共识也不一样的道路。

  在这个方面我们不要自己小看自己,我们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不仅仅是今天金融滞后的经济发展,老说金融滞后,实际上我们这二十年过程当中见多了,80年代也有,90年代也有,不仅仅是今天金融滞后了经济的发展,30年的中间多个历史阶段都曾经出现过金融滞后的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经济在高速的发展,为什么?而这个期间,我们也经历过一些挫折,但没有发生过几乎崩溃性的严重的金融危机。刚刚讲到93年的问题,我们都知道93年的时候我们经济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没有发生几乎崩溃式的金融危机,这个里面还谈不上我们有什么经验,但是确实有许多做法、思维、经验可以总结,其中当然也有教训可以总结,从1949年开始的第一个30年中国落后了,从79年开始的第二个30年,我们是结合了中国的国情搞开放,搞改革,我们总体经济进入了世界前列。当然人均收入也可以说摆脱了贫困,今后的第三个30年,中国经济如果能够真正崛起,肯定不是取决于当今世界强国给我们指明的发展秩序,发展道路,如果我们真正崛起,今后的30年或者更多时间,我们真正的崛起肯定不是取决于当今世界强国给我们指行的发展程序和发展道路。我本来是想讲的肯定不是书本教科书上讲的这些道理。而是取决于第二个30年发展中间初步的认识基础上,我们真正能够认清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是知道我们的问题在哪里,包括政治社会方面的问题,只有真正看清了,按照中国的道路走,才能走成功。

  第三,在当前中国要重视金融对外开放,更要重视金融对内开放。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们金融是对外开放的,我们想尽办法吸引外资进来,但是由于我们的国内薄弱,我们金融体制的这些状况,我们自己本身的注意力放在对内金融开放,受方方面面因素影响,90年代初,当然80年代末也有,90年代初开始,金融秩序比较混乱,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普遍不高,经过几年整顿,又遇上中国和世界这一轮周期处于上升阶段,国家发展了,实力提高了,随后才伴随着海外对我们开放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实际金融运行中,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并不慢。相对而言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作为整顿对象的对内开放,大家可能不太理会,就是当时企业投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跨地区经营等等,那个时候,我们开放得很快,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这个是作为我们整顿对象进行整顿的,所以后来慢慢秩序健全了。整顿以后,我们对内开放的步伐缓慢了,金融滞后了,出现的现象,就是大家说的一边是资金大量富余,一边是金融配置效率不高,而外面进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内部对外开放反而受惯性的影响,或者说受有些法律法规在90年代初定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改的影响,我们很多事还不能做,包括有些监管部门在操作中间,我个人认为可能在对内开放上动作又不太大的影响。
※ ※ ※ 本文纯属【克格勃】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452

回帖

429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23
发表于 2008-11-18 17:19:08 |只看该作者
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社会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压力日益激增。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我们目前全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金融制度,供需产品,人才准备的都不充分。在这个背景下,我个人赞成引进一点外部力量对我们的一些体系上的问题,进行推动,推动我们更加快的提高金融效率,但是更需要通过对内开放,激烈的竞争,制度形成,人才培养来进行提高。东南亚危机教训之一就是大家都认识到东南亚国家内部金融治理结构不行,内部金融体系比较脆弱,都公认这是他们的一个原因,我们需要抓紧时间搞我们自己的事。

  当前要怎样搞好对内开放?事情很多,关键两条,第一条对内资和对外资一视同仁,凡是对外开放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操作技术方面对内也要开放,不能以试点各种名义拒绝内资,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金融的开放,尽管在过去民营资本的参与我们发生了一些教训,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教训,不能因为过去曾经有过损失,而把他们拒绝在门外。
※ ※ ※ 本文纯属【克格勃】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