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用小说抵抗这个不浪漫的社会 [打印本页]

作者: williamlee    时间: 2013-8-14 09:14
标题: 用小说抵抗这个不浪漫的社会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家拆了自己的房子,为的是一砖一瓦,建造另一座房子——小说里的房子。不记得是谁说过:一次旅行,就是离开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都市生活早就大爆炸了,节奏快得变态,催生许多灰色的思想和论调,例如毕业就失业、没房子车子就没娘子儿子之类,不胜枚举。哀鸣总是不绝于耳,甚至融化在空气中,大有取氧气而代之的可怖。身边人心理素质好点的,多数还算“有老可啃”,花的比挣的多不足为怪,一年中还有一两次机会不为工作而离开自己活腻的地方;更多的人是心理素质没那么强的,或是确实已感到生活艰辛、岁月分量的,不用说爱情,渐渐的已连微笑都变成了奢侈品。本来2012的年度关键词就注定少不了拯救或是救赎。前阵子有本畅销书《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因其直白到有点怪异的书名吸引了不少眼球,事实上能够耐心读完这本书并理解这个25岁的北欧小伙“心情不太好”的原因的人,心情还是算不错的,或许能够说明你已经找到沉淀心灵的方式和自我的轨迹了;若感觉读不下去,只觉得对他的烦恼感同身受不厌其烦的,可以再去找找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其实现在出版业起书名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在纷繁竞争中吸引眼球,比如法国近年来当红小说家纪尧姆·米索(Guillaume Musso)的La Fille de Papier(意译《纸女孩》)简体中文版起名为《我身无分文,只有一辆布加迪》,也不能免俗。就算你在这城市里,就算你是有车一族,不百度一下或许都不确定一辆布加迪汽车究竟价值几何——人民币4000万左右。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值得如此包装呢?不如先看看米索的作品表,从《救救我》、《如果没有遇见你》、《你会在那儿吗》到《后来》……这些如同流行歌曲一般的书名和故事奠定了米索的高人气:据说在只有6500万人口的法国,作品销售超过1600万册,现在已经被译为36种语言。相对于有黑帮背景、拷问人性的《救救我》,讲述“相遇与错过”的《如果没有遇见你》,以及其他展现米索擅长的“描写无常命运”的故事,《我身无分文,只有一辆布加迪》据说是米索本人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因为书中那个从266页跌落的女孩比莉,号称是作家本人的心头爱。小说男主人公汤姆是畅销书作家,在故事开始时为情所困一蹶不振,曾经坐拥豪宅跑车,却因故一夜间变成穷光蛋。就在此时,他遇到一个自称是从自己未完成的小说中跌落出来的女孩。她请求抑或是命令作家必须抓紧写完小说来拯救她自己,而汤姆从开始的惊讶、匪夷所思和抗拒,到终于振作并重新找回爱的能力,一切都离不开和他一起偷驾已抵押的布加迪、踏上寻爱之路的比莉。“纸女孩”比莉的身份则一直是悬疑般的存在,在某些神奇而略有血腥的桥段里,她的手臂血淋淋地刻着书的页码,甚至她生病了,呕吐物都是印刷专用的油墨……如果说米索是一位擅长营造奇幻氛围的“造梦师”,那么这部《我身无分文,只有一辆布加迪》可以说是将《费加罗报》盛赞的“米索风格”发挥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度。在这部犹如纸上电影般的冒险故事里,“爱”依旧是永远的救赎,男主人公走出失恋阴影、经历财富大起大落的勇气和心态转变,也让读者看到“70后”的米索本身不凡经历的影子,为故事增色不少。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家拆了自己的房子,为的是一砖一瓦,建造另一座房子——小说里的房子。放弃做一名经济学老师,全身心投入写作的纪尧姆·米索奋斗着,并且不遗余力地呐喊——“我想用小说来‘抵抗’这个不浪漫的社会”。不管这抵抗有多么微不足道,读书却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真的是疲惫的心灵最简单的救赎。最近,有一个调查说中国人人 均年读书量不超过4本,后面那句不出意外一定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可是诺奖荣归莫言还是让国人倍感自豪,谁又敢说未来这人均数字不会变得多起来呢?期待着。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