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转贴】中国经济高速列车急需全面体检
[打印本页]
作者:
苏丹
时间:
2011-9-28 13:11
标题:
【转贴】中国经济高速列车急需全面体检
中国在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次席经济体之后会否重蹈日本当年的覆辙,显然更值得国人警觉。
美国哈德森研究院(
hudson institute
)的学者约
翰·
李(
john lee
)曾撰文警告,中国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即将落入经济“失落的十年”,所承受的痛苦将比日本大得多。因为制度不够成熟完善,大多数中国人无法享受经济成长的果实。
其实,哈德森的上述观点并无甚新意。了解中日经济结构与发展阶段的人都知道,中日之间简单的经济规模比较根本没有太多的意义,国民的实际所得和基于财富增长的福利享受才是民众最为看重的。日本和国际舆论之所以对日中经济数据此消彼长格外敏感,概是因为今日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了强盛时期的苏联。况且中国经济结构相较于当年的苏联来说,显然优化得多。而且从增长的潜力来看,尽管原有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失去,但中国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能力一点也不容低估。更令优越感一向浓厚的发达经济体不放心的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中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和获取相应话语权的基础性条件。国际经济格局长期由主要发达国家把持的局面今后将很难持续下去。
国人也许会在日后不断感受到大国经济带来的诸多好处,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言,
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中国这棵经济速生树在长成参天大树之前是否应当来一次全面彻底的体检?
因为中国经济这些年来高速增长的负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出来。如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局部风险的扩散和累积将有可能演变成系统的经济与金融风险,而民生福利和财富增长的不协调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如若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很有可能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定时炸弹。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德森的警告绝非哗众取宠。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在逐步告别人口红利、“入世”红利和国际产业转移红利之后,未来十年的增长动力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首先,中国迄今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方面仍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制度和技术性条件尚在建立和形成之中。
环视当今世界经济规模排在世界前六位的经济体,中国无疑是其中经济制度最不完善和整体技术水平最为薄弱的国家,国民福利水平亦是最低的,这就为经济持续增长种下了不利条件。且不论整体实力遥遥领先的美国在未来
20
年里都将是国际经济格局中无法回避的主角,也不说工业实力雄厚的日本和德国在巩固自身优势方面的那股韧劲,就拿经济实力有江河日下趋势的英法两国来说,尽管有部分国际舆论在预测未来世界经济竞争主角时已经用印度和巴西来替代他们,但谁要是忽视了上述两个老牌工业强国(不要忘了英国还是顶尖金融强国)的惯性优势和在维护既有地位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谁将迟早为之付出代价。坦白的说,今日中国在面对二流工业国家竞争时一点也没有骄傲的资本。例如,英国深知,其在经济规模上被中国超越之后是不可能再追赶上来的。但英国一定会深耕金融优势、扎实基础研究,并致力于提高工业技术和设计水平,而且英国对前沿技术的先期投入今后将进入收获期。而这正是中国的短板。假如中国在吃尽制造业红利之后没能实现产业的整体升级,而服务业的成长空间又不能相应扩大,则不仅会出现制造业空心化现象,还会面临价值洼地国家日益严峻的竞争挤压,届时经济出现大范围的滑坡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中国在市场与法治方面的补课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及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是经济转型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仅仅这两个环节,就够决策层伤透脑筋的了。
其次,福利增进作为促进消费增长和经济困难时期保持社会稳定的减震器,理应作为在未来十年里中国的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
众所周知,
过去30年间,中国尽管凭借“全民补贴生产”的增长模式取得了超高速的增长,但宏观经济风险却在不断累积,经济内外失衡。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加上收入分配格局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可供民众分配的最终财富不多,使得民众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一直难有实质性改观。偏偏民众消费的产品还高度市场化,尤其是作为重要消费对象的住房,价格高度市场化,形成了民众的实际购买力与居高难下的房价之间的巨大落差,大大抑制了内需的启动。尽管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处于经济起飞时期的国家,在追求经济效率和财富增长过程中出现收入差距拉大是难以避免的。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施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路的确具有较强的工具价值。但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并超过国际警戒线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收入差距拉大,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亦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没有人相信,
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能够建立在经济结构日渐失衡、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的基础之上。
因此,政府应当思考并切实付诸行动的是,如何在加快市场与法治建设的同时,通过适当的分配制度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现财富积累由政府向民间尤其是广大百姓的有序转移,真正做到藏富于民,早日建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破解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外部约束条件也是考验政府智慧的艰难命题。
笔者曾说过,
今日中国面临的真正问题并非
gdp
突破
5
万亿美元之后下一步该跃上哪级台阶问题,而是要避免日本在进入
5
万亿美元俱乐部之后所患的巨型经济体综合症,并尽力避免在西方热捧的所谓“中国模式”中滋生焦躁心理。
20
年前,掌握最多力量工具的美国既然都可以将与自己在同一战壕中的日本间接拖入“失落的十年”,为什么今天就不能如法炮制来敲打中国?尤其当美国正处于相对实力下降、维护国际地位成本不断增加的敏感时期,美国更有这个战略冲动来打压中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今年以来美国在经济、金融以及地缘政治和军事领域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意图围堵中国的趋势十分明显。假如我们在这方面稍有松懈或出现战略性失误,就有可能付出沉痛代价。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