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是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5周年纪念日。各国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这起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事故中的遇难者。(乌克兰斯拉维季奇,切尔诺贝利事故处理者纪念碑前放着鲜花和蜡烛。)
乌克兰基辅,一名女子在悼念活动中拿着丈夫的遗像。
菲律宾达义市,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在能源部大楼外举行集会,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由左至右)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ich)、俄罗斯东正教主教基里尔(kirill)参加纪念活动。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第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更多爆炸随即发生并引发大火,致使放射性尘降物进入空气
此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尘降物数量是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所释放的400倍。(1986年6月13日,一架军用直升机向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喷洒净化物质。)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事故造成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1986年4月30日,波兰华沙,一个孩子饮用抗辐射碘化钾溶剂。)
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最终死亡人数,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最多9,000人”,但俄罗斯核专家家亚布洛科夫称,该事故造成约100万人死亡,且辐射会影响七代人。(德国慕尼黑,在在切尔诺贝利发生核泄漏后,几名科学家测试辐射水平。)
切尔诺贝利曾是苏联人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1986年5月9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现场,4号反应堆的烟囱底部已经损毁。)
1986年6月5日,一名工人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机房内检测周围的辐射水平。
1988年5月2日,一名技术人员在切尔诺贝利的3号反应堆的控制室内工作。3号反应堆于2000年12月6日停止运作。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污染区根据污染程度不同分为三个区域:隔离区、撤离区、准撤离区。隔离区(又称无人区)为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撤离区为高污染区,严格限制居民居住;准撤离区距核电站100公里左右,为非高污染地带,不强制性撤离,但居民要注意采取防范措施。(2006年3月31日,普里皮亚季镇,一所废弃的幼儿园。)
如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周围的隔离区仍是一座空空的“鬼城”。(2011年2月24日,普里皮亚季镇,一座废弃建筑。)
2011年2月24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控制室。
2009年12月23日,白俄罗斯小村babchin附近的隔离区,一只乌鸦落在警示牌上。
2006年4月7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隔离区附近的ivankov,一名男子在医院接受治疗。
2006年4月5日,一名乌克兰非法移民居住在隔离区附近村庄ilinci。
2006年4月1日,隔离区附近小村strakholissya,一个名为阿尼亚·萨维诺克的孩子在家中玩耍。萨维诺克的身体在出生时遭到核辐射。
2006年4月1日,隔离区附近,一名男子在结冰的河上钓鱼
2006年3月29日,隔离区附近村庄zorin,一个少年吸烟打发闲暇时间。
2006年4月13日,普里皮亚季镇,一座废弃的幼儿园。
一栋房屋的窗户上长满野草。
2006年3月31日,一栋废弃建筑的墙壁上绘有一个女孩图像
一栋废弃建筑内散落着旧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