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被高房价"蜗居" 80后夫妻的买房计划书 [打印本页]
作者: 洛凌 时间: 2009-12-15 18:42
标题: 被高房价"蜗居" 80后夫妻的买房计划书
近期,一部反映都市人生活现状的电视剧《蜗居》在各电视台热播,该剧犀利的道白、直指现实的主题风格不仅引来观众无数,也引发各大网络论坛的热烈争议。很多人觉得《蜗居》成功之处,在于它挖掘出了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中国老百姓对“高烧不退”房价的心酸感受;但也有网友认为《蜗居》反映的生活是在为“小三”寻找“伪道德”的借口。
然而无可争议的事实是,《蜗居》的热播再次刺痛了民众的神经: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家为什么这么难?越来越高不可攀的房价已将公众幸福感一降再降,幸福究竟靠什么来维系?
资料图片:《蜗居》拍摄画面。 中新社发 杨慧峰 摄
残酷共鸣难敌高房价之痛
“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住两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二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二百。也就是说,从我醒来呼吸第一口空气开始,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男人若真爱一个女人,先拍上一摞票子,再奉上一幢房子,将来即使没有男人,你的身体还有着落。”
这些都是电视剧《蜗居》里的经典台词,这些真实直白的台词颇受网友追捧,《蜗居》更是因其以“现实的、接近残酷的”手法讲述了都市白领在上海房价飙升背景下的生存状态而备受关注。很多网友认为,《蜗居》从另一侧面表达出了中国老百姓对高房价的不能承受之重。
万瑶就是千万个《蜗居》迷中的一位,谈起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她头头是道:“我爱看这部电视剧,因为我觉得有很多内容能让人产生共鸣,买不起房、存钱奋斗、房价飙升这些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表现。”
出生于1981年的万瑶是个标准的“80后”,现在供职于兰州一家事业单位从事版面设计工作。尽管万瑶每月2200多元的工资在兰州市属于中等收入,可买一套房对她和男友包成林来说,还是有些遥不可及。
“眼瞅着年纪也不小了,我们原本打算今年按揭一套房,明年结婚的。可楼价飙升得也太快了!年初时我们看兰州的新楼盘还是4700多元一平,算算我们倆这几年的积蓄,到年底能存出个按揭首付,可十月份新楼盘的价格就涨到了5500多元,二手房也涨到了4600多元。这样一算,首付的钱又不够了。”
“现在只能把婚期往后推一推了,总不能租房结婚吧?再说我也不能象海藻(《蜗居》里角色)那样当‘二奶’吧?”万瑶拉着包成林的手笑着说。
2007年12月11日,第九届中国住交会在北京开幕。行为艺术家梁克刚的头和双手被“房奴”的镣铐紧紧锁住,他频频到各大房地产开发商的展台“抗议”,表达自己的行为艺术。当行为艺术结束,打开“房奴”镣铐后,该行为艺术家终于露出笑容。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包成林拿出被他们称为“准房奴卖身契”的理财规划递给记者,这是一份详尽记载着他们当月开销、月存款比例、年存款数额、未来购房目标的“计划书”。
“像我俩这样工作单位一般、父母也不是很有钱的普通上班族,要买房必须要计划合理、省吃俭用,要不永远都买不起房子。”包成林指着“计划书”给记者看,每月两人基本开销是1000元,包括两人的电话费、乘车费、午餐费三项。
“晚餐基本是各自回父母家蹭,又不在外租房,周末约会以逛街不买东西、走路锻炼身体 、娱乐基本看碟为主。但是偶尔还有买衣服和应酬的开销,这些是计划外支出,我们做了每月600元的机动安排,尽量不支出。”
包成林算了一笔账:两人月收入总共是4500元,除去拟定的开销1600元,每月可以存2800元,一年可以存33600元。照现在的房价,一笔首付至少要存5年多,可是5年后房价又涨成什么样就很难说了。 “为了买房子,我们的生活基本没什么乐趣,不能出门旅游、不能看电影、不能泡吧,过着清教徒一样的日子。虽然看《蜗居》的时候能让我找到共鸣,可是文艺作品再好也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蜗居》能让房价降下来吗?”万瑶多少有些无奈。
为“房”而“痛” 网友不愿“被蜗居”
为拥有一套住房,很多人不惜成为房奴
大多数像万瑶这样的“80后”由于婚嫁年龄的到来,不得不去考虑房子这一现实问题,而逐日攀升的高房价很难给他们一个“幸福的约定”,越来越多因为房子问题引发的感情纠纷,更是让他们为“房”而“痛”。
近日,红网论坛一篇题为《26岁的我离婚了!“80后”婚姻注定死在房子上》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帖中称:1983年出生的她,两年前与1982年出生的老公在北京租房完婚,后来因为“身边的同事都有车有房”而萌生买房念头,最后因为手头拮据发生多次争吵导致离婚,这一帖子引来诸多网友的唏嘘感慨 。
网友“成年旧事”发帖认为:“因为房子的原因导致分手的不少,发展到离婚实在有些冲动。不过当前这样的房价导致婚姻破灭也不是不可能,哪个女人会跟着男人一天到晚的以搬家为乐?”
网友“浮生”更加犀利:“有房子的婚姻不一定幸福,但没房子的婚姻肯定不幸福,高房价之下只能降低个人物欲、提升挣钱能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网就 “‘80后’婚姻真的会死在房子上吗”所做的调查显示,74.2%的人表示自己身边的“80后”夫妻因为房子问题产生矛盾的人较多;73.2%的人认为房子是婚姻必需品,如果结婚时没有住房,多达35.6%的人毅然选择“不结婚”。
为购房付出三代人的积蓄、生活品质严重降低、背上近一生才能还完的房贷被网友戏称为“被蜗居”,在接受采访的网友里,几乎所有的网友都不愿“被蜗居”。 “因为房子降低生活品质,因为房子导致分手离婚,因为房子丢了美好的感情,谁都不愿意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却频繁出现,所以我看海藻因为房子放弃和小贝的感情心里很难过,我可不愿意就这样‘被蜗居’了。”兰州市民刘婷婷觉得房子问题影响到感情是必然的,所以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她会尽可能多的考虑一下对方的个人条件、经济实力,“这样至少不会‘被蜗居’吧?”
作者: 柳树 时间: 2009-12-15 19:27
《蜗居》:在上海买房有多难
2009年,是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一年,就业率一降再降,上海的房价却一升再升。2009年《蜗居》在这样的时间播出,的确让人深思。郭海萍曾经感叹: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子涨价的速度。只有10平方米的出租房的她,每年只有两周可以见到儿子,她心心念念的儿子却快要不认识她了。郭海萍怎能不痛苦。她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买房!
记得曾经有个要买房的朋友抱怨说:“小时候一直说蜗牛爬得慢,可是人家慢怎么啦,人家还有个房呢。我倒是爬得快,连个房子都买不起。”房价的攀升确实让很多工薪阶层的人吃不消了。据《青年报》报道,在相关部门明确加大供应严防开发商捂盘之后,房价却相反出现了一波急速上涨行情。沪上多个楼盘在开发商主导下房价上涨明显,最高幅度达到5000元/平方米。政府出台禁止捂盘政策,目的就是可以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控制房价继续上扬。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太热了,让房地产市场中暑了,原本的高价再加上持续的涨价,工薪阶层恐怕是没法买房了。
对比港沪两地,一直以来香港都是金融中心,站在香港的土地上,会有种悲凉感,因为香港不是高楼林立的繁华景象,就是小鸽子笼里的贫苦状况。《蜗居》的播出也让我们也看到了两种生活,金碧辉煌的精装公寓和工薪阶层省吃俭用租下的蜗居。上海一直立足于金融中心的建设,希望在2020年可以实现世界金融中心的梦想。房价在一系列利好的催生下也越来越高,央行数据显示,在上半年7.37万亿元新增信贷中,有5381亿元的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房贷业务一枝独秀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一旦房价较大幅度下降,地产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上海距离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日子将越来越远。
《蜗居》不仅仅带给我们上海工薪阶层生活现状的思考,也带给我们对于未来上海以及中国经济形势的新思考。
《蜗居》:爱情房子难以抉择的痛
《蜗居》的女主角郭海萍为了房子可以变成一个泼妇,听说丈夫借了高利贷之后温柔荡然无存,甚至要与丈夫离婚。为了攒买房的钱,一块钱都要追问丈夫花在了哪里,虽然观众看起来有些夸张,但是谁又能说不是房奴的写照呢?
郭海萍的妹妹郭海藻在姐姐有难的时候认清了钱的价值,看到了姐姐一家为房子所累,更看清了在上海房子重几许,她成为情人是偶然认识市长秘书的机缘,更是生活给予她的实实在在教育的必然。
偶然看到某网站的一个调查,在房子和爱情的角逐中,房子的重要性还是比爱情高出了4个百分点,甚至有女白领为了在上海有个100平米的房子放弃了辛苦经营了10年的爱情,还有的女人为了得到一套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给有钱人当二奶。房子占据了这等重要的地位究竟是为何?
有人说:通货膨胀之后钱就是废纸,只有房子是自己的。
还有人说:房子是保值最保值的商品之一,房子不保值就没什么可以保值了。
大家对房子的认可度高是原因之一,房价在节节飙升也是百姓们亲眼看得到的事实。所以,大家对房子的追捧是必然的,出现像郭海藻这样为了房子成为二奶的也不是少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在2009年6月28日的香港街头60多位原配妻子拉起写着“一夫一妻制名存实亡”、“包二奶是社会问题,政府不能忽视”的横幅,从香港中环遮打花园一路呐喊前行至特首办公室。包二奶的问题已经不是电视剧里的主流矛盾了,生活中的包二奶风气也是越演越烈。有网友评论《蜗居》做二奶的郭海藻:“她本意并不是想做二奶的,但是在姐姐借钱事件中她越发觉得没有爱情的婚姻是靠不住的,是姐姐的遭遇暴露了婚姻的丑恶,是她男友的自私给了她接触宋秘书的机会。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是房子。万恶的旧社会过去了,万恶的房子来临了。”
房子,这两个字,让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这样调侃:“房子让加班白热化,让二奶成为一个抢手的职业。”其实,没有房子大可不必伤感,有了房子也没有必要庆幸,《蜗居》中有这样一段话:“你能对外展示的,是别人看到的繁华。只有那一片,是繁华下的沉重。那是外人感受不到的。”
作者: 花雨叶 时间: 2009-12-16 11:42
现实
现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不是我不想当郭海澡,是因为我找不到宋思明”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