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论坛

标题: 【随笔】对经济的一些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暮烟    时间: 2009-7-13 07:52
标题: 【随笔】对经济的一些看法
暮烟
后经济衰退时期的典型牛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上涨由投资者对政府刺激计划的盲目信任所推动,第二阶段上涨以经济复苏的明显迹象为动力,而目前仍处在两者的过渡阶段,即由政策市向经济市转换的阶段,而这一过程不会持续太久。
从目前整体市场状况看,经济复苏现象明显,中国股市、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等几个主要的市场09年以来基本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回暖和增长。预计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超过7%,第三、第四季度则可能达到8%和9%,考虑到信贷增长和时滞,部分专家和官员认为下半年达到8%以上的gdp增长从而实现全年“保八”没有太大的悬念,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政府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并实现该目标的执行力十分强大,但是单靠达到某些指标判断经济复苏的程度难免有失偏颇。在关注复苏现象的同时更需要注意的是实体经济中受生产订单不足、产能普遍过剩、工业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投资谨慎,观望情绪相当普遍。(繁荣的金融商品市场与缓慢复苏的制造业形成一定程度的反差,不能不说,目前的金融市场略显过热现象。)

对下半年经济有以下几个基本判断。

1.       维持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前市场普遍担心通胀问题会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关键瓶颈,国家为防治通胀或将紧缩货币政策,一旦上调利率,市场将面临急速下跌的风险。理由:目前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而事实上,政府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目前整体的货币政策格局,但是会连续在信贷结构和信贷量上有所微调,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温家宝近期连续5次提到保持目前宽松货币政策不变是一种信号,意在稳定市场信心)。如果cpi归正,政府微调的力度势必加大。
    政府大规模的放贷、资产品价格上涨救了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房地产企业。而大规模的信贷与低息想辅相承,我国目前已经实际负利率,如果增加贷款利率,受益于大规模信贷的政府项目与大型企业就会难以支撑。据初步估算,高达30多万亿的贷款会立即让实体经济陷入巨大的成本压力中——每加一个点,成本增加3000亿元。为了保证银行的存贷差,为了保证大型企业不增加还贷压力,央行有可能降低存款利率,取之于民用之于银行、企业与消费,如果贷款利率增加,意味着宏观政策会有根本逆转。
2.       房地产市场
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销售增加,新建减少的现象。近期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两位数速度增长,到6月份,销售面积增速达31.7%,销售额增速竟达到53.0%,与这些数据相比。09年初以来,国内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且降幅逐月扩大,2月到5月增速分别为-14.8%、-16.2%、-15.6%、-16.2%,随着市场成交回暖6月新开工面积降幅缩小至10.4%。09 年持续下降的运行指标还包括土地购置面积、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房地产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政府势必继续维持房地产泡沫。维持房地产泡沫一可以吸引民间投资,二可以拉动居民消费,三可以维持地方财政,四可以拉动相关行业。如果房地产泡沫崩溃,别的不说,银行系统会率先崩溃。因为中国企业贷款以房地产的抵押贷款为主,一旦抵押品崩溃,银行会剩下一地坏帐,如果说次级债造成了美国银行业巨大的风险敞口,房地产就是中国银行业的最大风险敞口,数额大约在上万亿元人民币之巨。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很大程度上与房价息息相关。土地是信贷的润滑剂,没有房地产市场,我们无法创造出如此多之的信贷。
3.银行与财政
自危机触底反弹以来中国经济走出了十分耀眼的格局,从金融市场上升程度到实体经济数据都显示了经济承压的韧性和受压后复苏的能力。
事实真的如此么?
从个人观察的角度: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独立于整体世界经济格局的复苏格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个因素:1.银行较低的坏账率和较高的储蓄;2.政府前几年的财政盈余的积累。
这两点使得政府在实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暂且不说实体经济恢复的情况如何,这一轮政府托市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期。然而也正是这两个因素使得未来经济运行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银行:随着短时间内天量信贷额的发放,难以保证如此巨额的信贷是流向经济中最需流动性的部分,银行的坏账的绝对量会明显增加,当坏账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严重影响政府的货币政策效应,这点在日本90年代已经得到验证。(80年代末期,日本银行占世界前十大银行的大多数,然而投资过热后伴随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使得银行坏账率急剧上升,银行陷入困境再度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形成恶性循环)。
财政: 6月24日,根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披露的数据,今年1至5月,全国财政收入27108.67亿元,同比下降6.7%;而与此同时,全国财政支出22496.98亿元,同比增长27.8%。根据分析,增加的收入主要是土地收入。政府财政的收支缺口之大,远远在财政部的估计之上——财政部的官员估计,2008年的非正式债务可能超过4万亿元,即占去年gdp的 16.5%。这是一个较为保守的估计,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加上社会保障欠帐,加上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远超这数据。即使政府意识到要涵养税源,在实际行动中是加强征收。现在提出财政问题其实是一种预期,以目前财政支出扩张和财政收入减缓的速度看,未来出现财政赤字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下半年真的出现连续数月财政支出大于财 政支出,那么国家很可能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获得资金,而目前这种低息政策下债市低迷,届时政府或将被迫抬高借贷市场利率。
在流动性的支撑下,市场很可能会继续上扬,维持高位状态,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大规模信贷其实是政府信用的贴现,政府信用支撑了30万亿,股市与楼市不可能替代政府信用,然而如果实体经济不能恢复或者恢复缓慢,一旦流动性下降,堆积的资产价格泡沫很有可能会再度引发危机。
经济问题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考虑到人的因素,相同环境下,不同的参与者会使得结果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经济的特殊性归根究底取决于中华民族的特殊性。民族的韧性使得我们更加能够承受危机与灾难。虽然目前经济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未来并为这个未来而努力。
相信未来因为我们就是未来。
作者: sg218    时间: 2009-7-13 11:48
你说的只是片面的。没有知识




欢迎光临 钢铁论坛 (//luntan.steelhom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