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4-10-21
- 最后登录
- 2020-6-21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12386
- 精华
- 0
- 帖子
- 3827
|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从1993年以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比较快,但是应该看到中低技术的产业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低技术和资源为基础的产业比重还是比较高。
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我们国家各个省的评价来看,一方面,我国在东部的很多省市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因为我们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还是有优势的,同时东部的省份也很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西部省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十一五”期间,要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分四类,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当前来讲我们国家相对比较弱的是服务业,这部分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的。当前,我们经常用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说明服务业的水平比较低。因为从1992年到现在,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3%左右。最近对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普查以后,这个数据发生了变化。由31.9%上升到40.7%。但是,这一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中低收入国家。
我们不能光看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因为比重的计算可能跟国际上有不可比的地方。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判断服务业:一是,是不是做到普遍服务;二是提供服务产品的成本;三是服务产品质量;四是服务产品多样性。如果我们从这4个方面考虑服务业状况,就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努力。
如果按运输费用来讲,我们的物流,从一个内陆的省份到美国一个内陆的地区,需要从中国内陆到港口,在整个成本中间占63%,港口周转占成本的5%,海上运输占21%,美国港口运输占4%,美国港口至目的地占7%,可见内陆运输成本非常高,在竞争力方面需要有很大的改进。这跟我们公路运输费用有关系,因为我们的收费站太多。在运输过程中,管理和货物的破损率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医院来讲,我们现在每4人拥有的医生数是1.7名,病床是2.4张,中低收入国家比重差不多是1.9和3.3;与中低收入国家相比,我们还是相当低的,当然和高收入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从服务的普遍性来讲,存在很大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服务产品多样性方面有很大的改进。 区域增长格局与区域差距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快速增长,各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由于区位、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人文、历史条件各异,各地的发展条件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发展的速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收入的差距。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差距持续扩大,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计算了1978年至2004年中国按各省人均gdp计算的基尼系数。在1978年至1990年期间,现价人均gdp计算的基尼系数快速减小,由1978年的0.359减小到0.277。而进入90年代以后,基尼系数首先经历了一个快速扩大的时期,然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2000年至2003年,地区差距仍在扩大。但趋势十分平缓,其数值基本保持在0.35左右。在2004年,基尼系数甚至有所下降(比2003年下降了1%)。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目前现价人均gdp计算的基尼系数低于1978年的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沿海地区投资环境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又较早享受对外开放的政策,因此东部地区的平均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90年代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2000年以后,中国比较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显著上升,不仅部分低收入地区如内蒙古、西藏、青海和山西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人均gdp较低地区的增长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比90年代大为缩小。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地区增长格局和收入差距的变化,我们把各省市2004年的增长率和90年代的增长率做一个比较,2004年比90年代增长率下降的有河北、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海南,多数都是东部的省份;2004年的增长比90年代快的省市有天津、山西、江西、辽宁、黑龙江、内蒙、陕西、青海。我们可以看到,好多都是过去收入很低的省份。特别是山西,在90年代末期的时候,工资水平在全国倒数第一,现在它增长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增长快的省份有哪些特点呢?这和几个因素有关:
首先,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省份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后,投资的比重在区域中有一些变化,比如东部的投资尽管仍然占很大的比重,但是它比过去有所下降,而中部和西部的投资都略微有一些上升。因为我们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投资拉动型的经济,所以各个地方的投资率也有很大的变化,西部各省的投资率基本上是上升的。
其次,在2004年经济增长比较快的省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除了天津以外,其他省份采掘业都是有比较优势的。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发展的机会比较好,使其gdp增长也比较快。
此外,从1997年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长以来,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比较快。从公路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说西部这5年增长了42%,比前5年的增长要快得多。各个大区之间,特别是原来条件比较差的那些省,基础设施的改善程度比其他省要快一些。这是原来低收入的省经济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
另外,对农村的支持对缩小地区差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区的差距主要是由城乡差距带来的。如果我们加大对农村的支持,随着农村生活条件和发展条件的改善,对缩小地区差距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增长率与90年代相比有所放慢,而低收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有所提升,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速度也相应趋缓。从影响地区差距发展变化的因素看,既有政策性的原因,也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从政策因素看,近年来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落后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省多为资源性产业有比较优势的省,主要是由于这一轮的增长周期对能源和资源需求较旺,导致能源和资源性产业的快速发展。另外,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缩小,一部分产业开始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也有助于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由于地区差距的发展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影响地区差距变化的还存在一些周期性因素(如资源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还很难说我国地区差距已经进入了不断下降的趋势之中。但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政府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减少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可以减缓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