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3-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68
- 精华
- 0
- 帖子
- 153
|
去年以来,出现了一场关于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主流的争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第27个年头来争论这个问题,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应指出的是,不论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都已经难以解释当代的许多重大经济现实问题了。
举出几个现象来请教中国的经济学者,看看是否还能用东西方传统的经典理论来解释。
当代资本主义还是“过剩”型经济吗
马克思和列宁都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是过剩经济,这是因为,资本为追逐利润要不断扩大再生产规模,同时还会不断压低工人的工资,由此造成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的严重不对称。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人凯恩斯也承认,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需求不足”。他们对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表述方式虽有不同,说的却是同一件事,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是供给大于需求的经济。
看看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供大于求的过剩经济吗?贸易顺差是衡量生产过剩的重要指标,美国自1981年出现贸易逆差以来,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逆差格局,而且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呈现出急剧扩大趋势。2005年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可能高达7800亿美元,将占到当年gdp的7%!在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德国和日本还是持续的贸易顺差国,但日本在2005上半财年(4~9月)的贸易顺差已经缩小了30%,并且首次出现了海外投资收益超过贸易顺差的格局。这种趋势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迟早会部转入持续贸易逆差格局,如此,传统意义的资本主义过剩形态还存在吗?
当代资本主义还是商品和资本输出地吗
马克思和列宁都指出,由于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残酷压榨工人的劳动血汗,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导致在国内市场上消费需求不足和生产规模过大,资本为了寻找出路只能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因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商品和资本输出国。而为了保证商品和资本的顺利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战争方式,在海外不断抢夺殖民地,从而走上帝国主义的道路。但是当代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自1985年转入资本净输入国后,已经连续20年成为资本净输入国,到目前为止,美国的海外净负债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前文已经说到,美国也已经不是商品净输出国了。由于有贸易顺差才有商品和资本输出,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主体逐步转入到贸易逆差格局,可以预见,整体而富当代资本主义转变成商品和资本净输入格局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还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吗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都反复论证了生产过剩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现象。恩格斯指出:“大批资本家投身于工业,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到来了。”《共产主义原理》中这段对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现象的经典描述,随着当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或将要从生产过剩状态转变成生产不足状态,恐怕将再难看到。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新出现的特征是,在经济增长中只有需求的增长而没有供给的增长。例如2001~2004年,美国的gdp增长了10.4%,但工业生产增长率为零,同期英国的gdp增长了g.5%,工业生产却下降了2.6%。这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已经从以往的着重于创造供给转向了着重于创造需求。
国际fdi的主体还是在发达国家间流动吗
从有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以来直至二战前,国际产业资本始终是从宗主国流到殖民地,大约占到国际直接投资的60%以上。战后新出现的产业资本流动格局,则主要是在发达国家间,大约占到80%。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fdi增长率开始显著超过流向发达国家的增长率。2004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猛增了48%,流人发达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却下降了16%。发达国家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比重,也从以往的超过80%下降到2004年的51%。按照2004年的增长率格局,约过5年时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fdi中的比重就会又回升到二战前的60%以上。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外资出口在发展中国家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70年代“亚洲四小”开始经济起飞,外资出口比重不超过10%;80年代亚洲“五小虎”的经济起飞中,外资出口比重不超过20%;但是在中国如今的出口中,外资企业比重已经直逼60%。这些情况都说明,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产业、投资和贸易格局的大变化时代。
价格还是由供求决定的吗
供求决定价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恒古不变的规律。但是看看当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供求还是决定价格的唯一尺度吗?如果还是,为什么近5年在全球石油基本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国际油价会大涨了7倍?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合理预期”学派给出了期货交易中的预期现象解释,然而如果石油供求在未来几十年中都能够基本保持平衡,国际油价脱离基本供求的暴涨能说是基于“合理”的预期吗?如果石油的价格决定脱离了供求,焉知矿石、钢铁、有色金属、谷物、棉花、油脂、木材等类似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决定,不会步国际油价的后尘呢?
汇率还决定于贸易差额吗
传统的汇率理论说明,汇率变动是被一国的贸易差额方向所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有持续贸易顺差,则本币的变动方向是升值,反之则要贬值。但是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汇率与贸易差额变动方向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变化。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经历了长达10年的强势美元历程;但是在美元保持强势的同时,美国的贸易逆差却是前所未有地拉大了。反之,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欧元对美元强劲走强,欧元区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却扩大了3倍。由此看,传统的汇率理论已被彻底颠覆了,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新理论来解释当代汇率与贸易的关系呢?
外汇储备还是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吗
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中,一国外汇储备的正常来源,主要是贸易顺差以及部分流入的国际直接投资。但是日本从2002~2004年的贸易顺差只有2794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却增加了5985亿美元,由于日本几乎没有什么直接投资流入,从传统来源形成的外汇储备,仅占同期外汇储备增加额的46.7%。无独有偶,在同一时期内,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3978亿美元,但同期的贸易顺差加外资流入只相当于外汇储备增加额的2/3。从世界范围看,2001~2003年全球贸易差额为总进口大于总出口11259亿美元,可同期内各国的外汇储备却增加了11417亿美元。既然是全球贸易逆差,外汇储备怎么就形成了呢?
利率还是调节宏观需求的主要工具吗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始终是宏观调节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而利率在调节宏观需求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利率与总需求、汇率、通胀率等宏观变数有着固定的传导机制。例如,当减息时国内总需求就会增加,进口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本币就会贬值,同时通胀率会上升;加息则会出现相反的宏观效果。但是看看美国90年代以来的表现,基本利率水平是一个从高到低的过程,虽然出现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但是美元却步步攀高,通胀率却不断走低。从2004年6月开始,美国进入到新的加息过程,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加了3.25个百分点,反映国内需求的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却仍在不断扩大,美元也大幅度升值,通胀率则从2003年的1.9%上升到2004年的2.8%,2005年又进一步上升到13.7%。日本的案例更有意思,自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政府实行了“超宽松”货币政策,基本利率几乎为“零”,但国内需求却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陷入低迷和出现长期通缩。仅从现象上看,利率与宏观需求、汇率和通胀率的关系已经不那么固定了,这些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