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3-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68
- 精华
- 0
- 帖子
- 153
|
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淘汰落后产能已成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不过,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委主任杨振超认为,对产能过剩问题要辩证地看,它不见得就是坏事,更不能简单地以“砍”或“压”来解决。这位多年来一直与企业打交道的官员认为,产能过剩不是绝对的,关键得看市场需求有多大,如果需求能够扩大,产能过剩也就不存在了,就是说,开拓市场很重要。
杨振超说,中国事实上还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有待挖掘——农村人口多,但购买力还不强;城市有许多低收入者,他们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国际市场的开拓也不够。同时,钢铁等行业一方面总体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却要大量进口,说明在结构上也存在严重短缺。“对产能过剩需要进行宏观调控,但要思考怎样才能减少国家的浪费,通过培育市场,把产能有效地利用起来,而不可一味地砍、压。”他说。
杨振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着眼点之一就是开拓市场。国家要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投资,缩小城乡差别,要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进而增加收入,积极培育广大的农村市场。同时,城乡差别也意味着市场需求的差别,值得企业在开拓市场时深思。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民,应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新式生产力的载体,”杨振超说,“建设新农村农民是‘内因,是他们干出来的,也要靠他们培育农村市场。”
杨振超还指出,产能过剩实际上是结构调整的时机,也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契机。他举例说,前些年安徽小水泥厂太多,海螺集团通过兼并,把许多县级小水泥厂变成粉磨站,成了自己的车间,企业实现了做大做强。目前,海螺集团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水泥企业。“海螺就是看到了产能过剩提供的机会,进行反向操作,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杨振超说,“市场上总是有机会的。”
面对表面上出现的市场景气下降,杨振超认为中国企业家要善于透过现象研究规律,进而找到新的市场机会。他指出,只有疲软的企业,却没有疲软的行业,因为行业提供的东西永远都有人要。企业家要做的事就是努力降低成本,并通过创新产品制造差异性,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