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724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复制链接]

157

主题

1004

回帖

182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11-7-1 01:07:07 |只看该作者
(四)文化建设——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之大成

文化有大小不同的概念,衣食住行、个人素质涵养等都有各自的文化内涵。它是相对于物质反映出来的一种思想精神。辞书上讲,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也可以理解为相对于经济基础而言的整个上层建筑,都可以作大文化概念来阐释。这里不是谈毛泽东时代的教育、就学、体育、卫生、住房、养老等等成就,而是说说毛泽东是什么样的治国理念来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其实,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就是要按照毛泽东的思想建设文化。从贯穿在毛泽东一生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中看到,有三个基本观点是最为突出的:

一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大国大党的使命观,这是永绕毛泽东心头的灵魂,也是他用来指导各项文化建设的生命线,是他一贯强调政治的统帅作用和端正各项业务大方向的原因所在;

二是劳动创造世界的人民观。劳动者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的生活永远是精神文化财富的源泉,所以说,我们想问题、订政策,不能忘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问题,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依归,实施共产党人伟大目标的根本动力;

三是唯物主义的辩证观。毛泽东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中,高度重视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高度重视精神因素的领导作用,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与建设同其他一切私有制政权的根本精神文化区别,同时也是区别进步与保守,划分左、中、右的思想界限。长期来,一些人(包括自己)不理解毛泽东的主观能动性的科学运用,也跟着某些权威不加分析思考,指责毛泽东晚年犯了“左”的错误。其实是站在右的立场观点看待毛泽东。

上述三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三个侧面的集中反映。使命感是奋斗目标与党性原则的根本立场;人民观是对劳动者态度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从矛盾对立统一观出发,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基本方法。这几条一般都懂,也能讲,但谁也没有毛泽东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指导各项文化建设的行动上。这三条的融会贯通,正是毛泽东生前事业之成功的原因所在。因为毛泽东能最好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人民掌握的物质力量,去战胜不可能将统治者掌握的物质力量转化为人民的精神力量的对手。蒋介石败在毛泽东之手是这样,称霸世界的美国没有难住毛泽东,反而主动叩门求见毛泽东,也是这样。所以,毛泽东能受到任何对手的称道和尊敬。当年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华是专门考察毛泽东缔造的军队为什么服从性主观能动性都表现那么优秀问题的,毛泽东对他讲:这东西你们外国人是学不到的,这里既有民族积淀的因素,也有意识形态内容,并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不怕赤化的话,可以先学一学辩证法,然而再来研究中国战略战术。蒙帅回国后向报界惊呼:千万不能同中国军队打仗,特别是在陆地上。这就是毛泽东用他的军事文化思想培育了人民军队的结果。

毛泽东在文化精神建设上的三大特点,可谓是通向人类解放的普世价值。但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想以“邓三科”取代“马列毛”。历史早已告诉人们:两种思想文化,两种不同后果:精神“励志”激发人们奋斗向上;金钱“励志”促使社会腐败坠落。可谓泾渭分明。

北大教授巩献田对毛泽东时代的文明作了这样描述:“建国后,五十至七十年代,我国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道德状况,得到全世界一切正直人士的高度赞赏。仅《邓小平文选》第2、3卷中,就有五处明确的谈到,那时我国的社会风气“是健康的”,“是非常好的”,“社会秩序很好”。我国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风气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毫不夸张地说,达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不仅数千年旧社会积淀下来的污泥浊水,诸如吸毒、卖淫、赌博、绑票等,荡然无存;而且人际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助人为乐,团结互助,蔚然成风;尔虞我诈、欺蒙拐骗现象很快消失;夜不闭户、拾金不昧等中华民族世代渴望的优良道德成为真正的现实;友好、合作、助人、救人的感人事迹随处可闻。当时的社会犯罪率和自杀率是属于世界最低的国家!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雷锋式的好公民,成千上万!人间确实充满了真正的爱!

鉴于毛泽东时代的文明进步,一篇题为《毛泽东是代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历史巨人》(作者胡宗翰)将毛泽东时代的文明是能同古希腊文明相比美的“人类文明的两座高峰”,不是没有道理的。古希腊文明是欧洲和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毛泽东时代的文明可以视为通向共产主义社会文明的开端。因此,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和20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兴起,时代不同,但意义相通。诚然,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逝世后一些人借口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而丑化、妖魔化毛泽东时代的文化思想建设是徒然的。一切有良智的人们,都应该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尊重历史,正视现实,把握未来。

总而言之,毛泽东主政的27年中,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在上层领域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医疗保险、社会风气、精神面貌等各种事业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以近世纪来落后的科学技术来说,2007年广东省发明协会主办评选出现代中国为人类世界作出贡献的四大新发明——人工胰岛素、复方蒿甲、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电排系统,都是诞生在毛泽东时代。可谓是中国复兴与崛起的“科学之春”。
(五)理论建设——提出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理论

这是当今中国社会最为敏感的问题。但既是讲毛泽东的成就,是一个不能不讲的问题。当前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是两种认识与态度:一种是肯定的态度,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仍有继续革命的问题,当年否定继续革命是认为毛泽东错估了形势,而实际的发展又是毛泽东预见的那样,是正确的。因此是一个怎样总经验,如何继续革命的问题;另一种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进入社会主义后主要是搞经济建设,社会问题“以法治国”就行了。我们现在的政策,仍是按否定的认识态度制订政策的,所以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处于尴尬的地位。是这里不便讲,也讲不清的问题。为什么?1、关系到怎样看“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文革的出发点是“反修防修”(即继续革命),这是“历史决议”、邓小平、叶剑英等讲话中都是认可的,因此,否定的是文革中的做法与直接的后果。对此,毛泽东自己也讲到文革错误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但仍持“三七开”,即在“继续革命”理论上坚持其自己的立场观点、究竟怎么看?2、关系到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方向问题。谁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建立在批判华国锋的“两个凡是”和“继续革命”理论基础上实施的,也是当时为大众接受的。但随着苏联解体,国内党政机关腐败、国有集体经济解体、贫富分化、劳动者主人公地位丧失等情况,自然地在民众中重新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有没有一个“继续革命”的问题?3、关系到对毛泽东一生的评价问题。“非毛”者说毛泽东民主革命有功,社会主义建设有过,文化大革命有罪。“挺毛”者认为,毛泽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但终其一生,就大是大非、思想理论、路线方针而言,毛泽东从来都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文革失败也败在他身后。“继续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颠峰”。对“继续革命”理论的肯定与否定的巨大反差,实际上成了当今思想理论界混乱的症结。4、关系到毛泽东身后接班人的评价,特别是华国锋、邓小平,还有江泽民、胡锦涛等,他们各自对马列毛,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认识和态度问题。所以,这里只提出供思考。

总之,一个政党,一种主义,都是有自己的理论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毛泽东和他领导的党之所以能从弱变强,不断地战胜敌人,就在于他能用正确的创新的理论武装自己的队伍,指导自己行动。并能产生压倒一切之势,而不被敌人所压倒。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继续革命理论,决不仅仅是“文革”的产物,而是与他的政权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延续与发展。如果摆脱在实践中那些具体行动上的错误,单从理论而言,无疑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实践这一理论的“文革”在身后失败了,“继革”理论被批判了,但失败的不一定都是错误的东西,批判的也不一定没有合理的成分。须知,毛泽东是表示愿以“粉身碎骨”的殉道者也要“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成也在此,败也在此,只能任人评说。
※ ※ ※ 本文纯属【开心】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1004

回帖

182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11-7-1 01:08:54 |只看该作者
第四,毛泽东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尽人皆知,都有分享,并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对象为世人所关注。那么,这个进步与发展与已经去世的毛泽东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的现实,是昨天的历史延续。也是明天的历史起点。我们的改革是对毛泽东时代的错误与不足进行纠正与改进;我们的开放是引入先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是在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基础上迈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虽然不是我们能看到的现实,却是先辈为之奋斗牺牲而创立的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追求目标。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特别是在中国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共产主义并不只是空想的乌托帮,而是指引人们为之奋斗的科学理想。因此,任何借口改革开放去贬低、歪曲和否定毛泽东思想,是立不住足的,用发展了的今天,去否定毛泽东时代,用今天的物质生活去指责毛泽东时代的艰苦奋斗,不是别有用心,也是思想糊涂。试想,没有那一代人的节衣缩食、勒紧裤带的艰苦生活,就不会有今天的物质享受;没有过去集体经济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就没有今天“以工辅农”的条件;没有毛泽东思想培育敢于反帝反修的勇气、骨气和志气,中国就很难从霸权主义中摆脱出来,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大国;没有毛泽东时代留下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军事威慑力,就没有“和平发展”的前提,更奢谈“和平崛起”?没有毛泽东设计的人民民主的政权体制和国家机器,就没有改革开放的社会稳定保障;如此等等,都是一提皆明的。关键是要联系现实,问个为什么?为什么全世界经济同处“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经济长期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离开毛泽东时代就找不到正确的答案。这里,介绍几个侧面资料供参考。

1、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美国的金融改革。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几乎是改善中美关系的同时,美国实施了一项美元与黄金脱钩的金融改革。就是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物品向美国流,美元向世界流”。这是美国从“二战”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精心设计的一项经济“全球化”工程。它完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国向金融业大国的一次转型。了解这一背景,我们就可以懂得,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把它的所谓垃圾产业、夕阳产业纷纷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而让它70%就业人口从事金融和金融服务业。而中国成了“世界加工厂”。

美国的这一改革,使世界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使后期工业化国家改变了生存与发展条件。它的特点是包括股票、期货、汇市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交易量一飞升天,完全脱离了物质生产的羁绊,结果,世界成了一个大赌场。西方工业国从70年代后期开始,尤其是90年代以后,用直接投资方式将产业资本向新兴国家转移(从70年代前的数十亿美元,增加到七八十年代的数百亿美元,然后到90年代的数千亿美元)形成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世界贸易从1970年的6千亿美元增加到80年代的38800亿美元,再增加到2004年的185800亿美元)。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空洞化,必然造成全球国际贸易猛增,这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迅速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所有后期工业国能否有效利用这个机会实现高速发展的关键。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这样一个国际背景下启动的,如果缺少这样一个背景就无法理解中国能持续发展的原因。

2、全球化对比中的中国优势是怎么来的?西方产业资本外溢并不只给了中国机会,也是给了世界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机会,尤其是数以千亿美元级直接投资的印度这样大国的机会。但是,中国却利用了世界对新兴市场国家投资的最大部分,这是为什么?

对此,除了中国适应时机采取改革开放大力引进的同时,就不能不分析毛泽东时代为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中国能及时把握了机会而发挥其作用?中国的优势从哪里来?

须知,由于这次转移是带有全球性的,规模很大。因此,人口大国就成了转移的主要对象,亚洲成了主要地区。对于韩国、泰国等人口小国和台湾地区来说,制造业一发展,劳动力就紧张,工资很快上涨,西方产业资本很清楚这种情况。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人口接近亿以上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巴西、墨西哥等。其中最有可比性的是中国和印度。有“精英”不是说:“中国当上三百年殖民地就像香港那样富起来”吗?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殖民地大国之一。英国早在1600年组成东印度公司开始经营着印度,掠夺印度矿产财物,占据沿海地区一些据点。1757年发生印英战争,印度战败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直到“二战”后1947年独立。如果从东印度公司开始是347年,印英战争失败开始为190年。当新中国成立时与印度独立时的工业基础、铁路、交通等都无法相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民主制度都比中国早、时间长,现有人口11亿。按理,印度应该比中国机会大,但是,历史并没青睐印度而选择了中国,为什么?中国有比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毛泽东时代创下绝对优势的两个条件:

一是人口整体素质的优势。因为质量高而且价格低的劳动力队伍是投资产业的重要条件。这一点,中国处于绝对优势。中国早在1978年中学入学率就达到87%,文盲率是34%。印度在1980年的中学入学率只有30%,文盲率为60%。到大投资的1995年,中国中学入学率达到90%,文盲率下降到19%,而印度的中学入学率达到49%,文盲49%。这样的劳动力素质结构,自然很难被产业资本看中。其他几个国家在1980年和1995年的中学入学率和文盲分别为,印尼:29%和48%;墨西哥:49%和61%;巴西:33%和45%,都没有达到中国改革前的水平(统计显示,中国1978年中学在校生人数比1995年还高)。国际资本都是唯利是图的,质量高价格低才会来。

二是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的优势。尤其是重工业和交通、能源体系的条件。因为制造业要求充分配套,如果电力、钢铁、交通、技术装备条件不好,产业部类不齐全,单个制造业根本不会进来。1980年,中国的发电装置已经达到8500万千瓦,到1993年达到18000万千瓦,而印度到1993年才到中国1980年的水平,人均装机容量只有中国的62%。夏天连空调都开不了,还哪里有电搞生产?1980年,中国的钢铁是印度的4倍,墨西哥的10倍。没有改革前中国钢铁工业的基础,根本无法与迅速增加的制造业配套。1980年,中国铁路货运量是印度的3.4倍,1995年增加到4.7倍。人均货运量1985年是印度的2.3倍,1995年是印度的2.7倍,印度哪里有途运力去满足新增的制造业?中国正是建国后正确地处理了重轻农的关系,大力发展能源、交通和设备制造业,才具备改革后承接大量制造业的条件。谁能说毛泽东只会打仗、不会建设?

3、毛泽东的道路选择与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为什么中国人口整体素质较印度好?为什么中国工业比印度落后却能早就把工业做的部类齐全?就因为中国选择了一条与印度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计划经济。在这个时代实行了高积累、低消费的基本国策,全国人民响应党的号召,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前途出发,识大体、顾大局,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才创造出这个改革的大局。否则,中国的现在就会与印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就是制度的优势。在制度问题上,还可进一步设想,中国和美国的面积差不多,如果将这片国土比作一张饭桌,那么美国是三人一桌,中国是十三人一桌,试问,中国这一桌能像美国这样自由地吃吗?令人不解的是,美国这一桌饭,本来用任何方式也该比中国十三人一桌吃得好。然而,美国还要把手伸到其他饭桌上去。掠夺他人的财富归自己所有,这算什么财富?值得学习么?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方向是唯一正确的方向。理想的社会,至少在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以保障人民群众有一个打不破的“铁饭碗”和与生俱来的民主权利,同时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以确保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人才智能的发挥。从而实现按劳取酬的一个有富人但无穷人的康乐社会,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谁也不能否认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但把这些成就如果仅仅归结于改革开放,或者是总设计师的贡献,那太浅薄了。就看看香港郎咸平教授在一次讲座上是怎么说的吧。他说:“我告诉你,毛泽东有多伟大,你不要再评论他,而且很多人说,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的功劳,我跟你讲,当时是一片空白没错,我问你,如果你把邓小平放在非洲,会不会造就今天的中国,你跟我讲?不会。可见邓小平所接受的这块土壤不是非洲、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什么?一片沃土。谁给他的?毛泽东给他的。毛泽东的伟大啊,根本不是你所能想像的。我可以再……大胆地说一句话啊,能够认识到毛泽东的伟大的人是极少数、极少数、极少数的人(听众笑),对不对?所以你们不要跟我谈毛泽东,我比你理解得多得多,如果我们中国(人)都像他一样的话,我们早就发达了,不会等到今天了,你知道吗?”

天下认知的差别是如此巨大,爱憎是如此分明,只能从不同的立场、观点、道路、路线上去寻找答案了。
※ ※ ※ 本文纯属【开心】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1004

回帖

182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11-7-1 01:10:33 |只看该作者
结语:永远的毛泽东

毛泽东去世已经35年了。自从揭露批判“两个凡是”开始,毛泽东也就从“神坛”拉下平凡。随着揭批查运动的深入发展,一批在“文革”中受过“苦难”的“精英”与变天分子们,视毛泽东为最大精神障碍,打着理性思维的旗号,宣泄他们的情绪,否定毛泽东的丰功伟绩。经过30多年的“丑化”“妖魔化”与“非毛化”,终于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连“毛泽东是亿万富翁”、“毛泽东的文章、诗词是人家代作的”等等也搬出来加以诬蔑。

从现实思潮来看,在“北有炎黄、南有周末”的舆论影响下,仍在推进“非毛化”。但物极必反,随大流的人也在重新思考问题。研究毛泽东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深,再也难以用“个人崇拜”、“集体智慧”能阻挡和迷惑人了。国内如此,国际上更如此。呼吁“用毛泽东的思想观察当今世界“的声音越来越响。在英国研究毛泽东的人就有3500余人,而且研究的角度更高更深。正如中央党校张志明教授说:今天西方研究文化大革命的主流是文化大革命和人类前途的关系。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早在70年代就考察研究了中华文化,后来在日本对其同行说,要是选择一种文化领导世界的话,他会选择中国文化领引世界潮流(大意),还说:“文化大革命可能给人类找到了一条出路。”

美学者施拉姆说:“毛泽东的一生是在为人类的最终命运战斗和操心的一生。他不仅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也是不畏强权的斗士。他不仅处处维护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他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费尽心血。毛泽东出色的战略眼光,让那个时代其他政治领袖黯然失色。”

钱学森是毛泽东的忠实“粉丝”,他生前曾说:“如果丢掉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2007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14周年时钱老还写了《毛泽东成为千古伟人的机理初探》的文章,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以深厚的希望说:“导师伟业垂千古,长征接力有来人;长江后浪推人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未来中国的领袖们,应当学习毛泽东,研究毛泽东、超越毛泽东。批量造就新一代的毛泽东。关键要抓住两个方面:首先要有远大的抱负,中华民族决不会甘为人后。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号召力,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凝聚力。只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发奋图强,科学谋略,才能在不久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顶尖水平!要继续和发扬天不怕、地不怕、不信鬼、不信邪,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所屈服的大无畏的毛泽东精神。二是要大量研究谋略,不仅是中国的谋略,更要加强研究西方的谋略,特别是经济谋略。未来的主要战场更有可能是在经济领域展开。什么是领袖,领袖就是谋万世者,领袖们的谋略从哪里来,毛泽东的伟大成就表明,其过人的智慧主要来自于中华五千年谋略的正确总结。靠的是对历史上的大量实例分析来积累的经验。这和诸葛孔明初出茅庐便能够大展宏图的一个道理。中国未来的领袖们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精通千百年以来的西方经济谋略史。最后创造出结合双方优势的中西合璧的新的谋略体系。从而占领未来竞争中的智慧制高点。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钱老的这一段话,代表着老一辈对新一代领导人的殷切希望。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的文章中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拥护的民族则更为可悲。”当今学者何新说:“在生前,毛泽东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震憾了整个世界。在未来,毛泽东必将成为世界历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神话,一个传奇,一个理想,一个梦境!世界历史由于曾有过毛泽东而不寂寞。中国正是由于有了毛泽东,中国才仍然是中国。正是由于创生了毛泽东,中华文明才再一次向世界精辟地证实了它的智慧、辉煌、它的魅力与永恒的生命力”。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属于全人类。





2011年4月18日初稿,此为5月20日修改稿
※ ※ ※ 本文纯属【开心】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