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7-3-30
- 最后登录
- 2011-6-20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4800
- 精华
- 0
- 帖子
- 3100
|
美式社会主义货币政策的终结
----兼论结束金融纳贡
卢麒元
笔者将美国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称之为美式的社会主义货币政策。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在履行财政再分配的职能。美国政府和普通国民均为负债消费者。美国通过普通国民的消费者信贷,提供给消费者(资产类消费品和生活类消费品)消费补贴。消费补贴方式是以美元持续贬值的方式完成的。美元债务价值的持续缩水,客观上实现了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转移支付。这种以金融方式(非税方式)实现的全球范围的财政转移支付,无疑是美国管理者的伟大创举。这一创举轻松实现了新时代殖民主义者的战略企图,同时很难暴露旧时代殖民主义者的道德堕落。正是这种长期的转移支付维持着美国普通国民优越的生活品质。事实上,美国普通国民获得了远远超过其劳动所得的国民福利。美国更像是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国家。
需要我们思考的是,美国国民消费补贴的来源。补贴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间接补贴。是隐藏于商品价格中间的价格补贴。第二个方面,是直接补贴。通过债务价值缩水,实现债务人的特别收益。由于上述补贴是一个难于统计的动态过程,许多国家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中国无疑是美国消费补贴的重要来源。中国可能也将是未来美国消费补贴的主要来源。中国正是在牺牲内需的情况下,持续增加对美国国民的消费补贴的。中国政府和国民不能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中国正在沦为美国的金融殖民地。中国正在进行规模庞大的金融纳贡。
美国长期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绝非偶然。既有主观需要,又具备了客观条件。
从主观上讲,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了三个有利于:
第一,有利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第二,有利于政府扩充财政来源。
第三,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垄断。
基于三个有利于,任何美国管理者,都无法拒绝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并不存在所谓的“失误”。这种“失误”仍然会持续。奥巴马也将不会例外。
从客观上讲,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全球产能过剩,产出国愿意跨国提供消费补贴。
第二,全球资本过剩,产出国愿意跨国提供消费信贷。
第三,全球通货过剩,产出国愿意承担通货膨胀损失。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出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经济管理主权。产出国“很难”通过制度和政策的变革解决所谓的“过剩”问题。他们更大的可能,是顽强地追随奥巴马,继续支持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
奥巴马是一个幸运的苦命孩子。美国的好日子已经走到尽头了。奥巴马没有足够的财政政策空间。奥巴马可以运用的只有危险的货币政策。看来,奥巴马也只能兵行险策。要在美元狂贬的同时,恢复美国制造业的地位,并维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这无疑将是空翻加转体的高难度动作。毫无疑问,中国、日本、海湾国家(自愿被金融殖民者)仍将是美国最纯真和最坚决的战略伙伴,他们仍然会默默地付出伟大的牺牲。
石油美元在向碳美元转型的过程中,美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奥巴马注定要名留青史。唯一不确定的是方式:英雄亦或是小丑。
在美国搞社会主义货币政策的时候,中国在搞资本主义货币政策。中国在持续降低和转移国民福利。历史非常吊诡,在美国货币政策走到尽头的时候,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走到了尽头。事实上,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同样是极高的。所不同的是,中国主要的压力并非来自于外部。中国政府面临利益集团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高度警觉的是,中国利益集团与奥巴马的经济政策选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们都盼望通过剧烈的通货膨胀解决债务问题,持续实现对中国国民福利的无偿占有和转移。
人民币作为美元的附属货币面临历史性的时刻。独立或死亡,已经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重建人民币独立性的意义,意味着坚决彻底地反对金融殖民主义。其历史意义,并不亚于1949年建国。人民币的独立性取决于中国政府通货的现货匹配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强大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财政能力和金融能力。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央政府正在迅速丧失这种能力。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步子过大和过快了。需要一个适度的吸收、消化、调整的过程。我们对于市场化和国际化都需要进行更为系统的梳理。中央可以提出总结、调整、巩固、提高的新八字方针。用三年到五年时间,理顺内部和外部极度扭曲的社会再分配体系。事实上,中国也确实面临极为迫切的内部分配结构的调整。请注意,中国最为迫切的不是产业结构升级,而是内部和外部分配结构的大调整。不要继续被别有用心者蒙骗了。我们需要深刻的财政制度和货币制度改革。
美式的社会主义货币政策就要终结了。虽然中国并不愿意成为这一终结的终结者。但是,中国人民没有理由承受持续的压迫和剥夺。中国也没有责任履行抚养一个超级大国的国际主义义务。同时,中国也应该从资本主义的货币政策中回头了。中国确实需要老老实实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该来的东西一定要来的。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压力从来就不是坏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