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9-8
- 最后登录
- 2016-11-9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15176
- 精华
- 0
- 帖子
- 338
|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能源的消耗也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矿产之争也日益突现,看看半个世纪的战争,我们不难发现战争实际也就是能源之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能源矿产与战争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矿产资源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拥有矿产资源的多少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它具有自然资源的属性和商品的属性,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同时也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实现国家意志和国家目标的战略地位。
(3)矿产资源还必须具有可供性,它既可以国内拥有,也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或通过境外勘查活动获取。
(4)矿产资源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战略性矿产资源具体矿种的确定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及矿业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矿产资源短缺,就无法实现工业化。战略矿产储备与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一道,是扩大国家地缘战略空间的倚仗。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战略性矿种主要为石油、天然气、铜、富铅锌、锡、钨、钾盐、铬、铀、优质锰等。我们必须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取所需扩大战略储备,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使我国在特殊情况下处于不败之地。在经济一体化、矿业全球化的今天,矿产和矿产为中心的一系列政策仍不会改变。矿产是战争的一个主要导火线,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我国尤甚,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矿产资源安全关乎国家安全
(1)对矿产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国际间冲突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对过去的战争史,无需做更多的回顾,就会发现对矿产资源的争夺是战争的重要导火索之一,即使不是直接的导火索,也是主要的背景因素。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日本学者秋田申一在分析矿产资源国际合作时曾直言不讳地说“日本采取北进政策,攫取朝鲜半岛、中国东北的铁、有色金属和煤,用南下政策主要到东南亚搞石油,想通过大东亚共荣圈取得资源。尽管日本的这种做法与其他工业先进国在上个世纪的做法完全相同(指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但遭遇到了工业先进国家的对日经济封锁,导致了太平洋战争。时代已经进入20世纪,日本的行动方式可能太过于直接,以致于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被逐出世界资源开发社会”。这是日本的自供状。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尚未完成占领,即派重兵掠夺阿富汗的青金石矿。整个冷战,实质上打的是一场资源战,80年代初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就曾说,“资源战争的时代已经来临”。
当前国际上的热点地区或问题地区也主要是由矿产资源而引起的。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因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而引起的国际争端或潜在的国际争端不少于13宗,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我国的南沙、西沙和钓鱼岛。从最近的例子看,美国打海湾战争,为的是石油,布什曾说,海湾目前拥有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5%,若伊拉克在海湾甚至中东称霸,就等于卡着了美国及西方经济的脖子,所以,现在可能面临对我国经济独立的重大威胁,必须出兵海湾,制止伊拉克的挑战行为。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自1949年以来,每一位美国总统都说波斯湾对美国和西方利益是至关重要的”。重要在哪里,不言自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的这场科索沃战争,据不少媒体分析,实质原因也在于资源,因为里海很可能是第二个中东、第二个海湾,其石油潜在储量甚至远远超过海湾,并且还蕴藏有大量的黄金资源。
(2)矿产资源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这方面的例子有二战中的两个。一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日本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当时美国将停止对日本高级燃料油的供应,而日本航空燃料油的储备业已告罄。日本把美国拉下水后,几条战线同时展开,再加上美国丰富的铜、铝和石油,日本难以应付,最终以投降告终。一是希特勒对前苏联的进攻。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希特勒在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无力支撑战争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他瞄的是高加索和乌拉尔富饶的铁和有色金属以继续支持战争,但这已不是希特勒所能应付的了。据称希特勒曾哀叹,“再给我一万吨钨砂,我就可以征服全世界”,他后悔的是没有再等几年多搞些储备后再开战。
(3)矿产资源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没有粮食,国民无法生存,而矿产资源短缺,就无法实现工业化。
(4)战略矿产储备本身可以作为一种威慑力量
战略矿产储备,与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一道,是扩大国家地缘战略空间的倚仗。当前我国迫切需要的就是扩大我们的地缘战略空间。
2、21世纪加快工业化进程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靠矿产资源来供养中国
矿产品的消费在全球范围内是极不均衡的。占世界人口不到1/4的发达国家,其大多数矿产品的消费量,却占到全球消费量的3/4以上。国际地科联前主席法伊夫曾说过,为维持现代化的生活水平,人均矿产品消费量应在20吨左右。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接近或超过这一水平。如德国和美国等。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却离目前人均10吨这个全球平均数仍差很远。如中国,从矿产生产总量看是世界第三大生产国,年产量40多亿吨,但人均也就是在4吨左右。目前中国的人均矿产品消费量,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生产规模还要扩大2.5倍,要达到美国的水平,生产规模则至少要扩大5倍。当然,是否仍沿袭传统的工业化之路,是否有必要达到这个水平,也是值得探讨的。
在人均矿产品消费方面,中国与美国差距极大。即使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相当大。在3种主要能源矿产中,美国人均石油消费量是中国的23.1倍,天然气是中国的135倍,煤炭还是中国的3.7倍。世界人均石油消费量是中国的4.2倍,天然气是中国的21倍,中国仅煤炭的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选定的6种主要金属矿产(铜、铅、锌、铝、镍、钼)的消费量,美国是中国的5.9-32.4倍,世界平均水平是中国的1.7-4.9倍。其他金属,也大致在这个范围内。磷、钾这两种主要非金属矿产,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近,但与美国差距甚大,美国人均磷消费量是中国的7.5倍,钾是中国的9倍。
3、我国矿产供应的脆弱性问题不容小视
(1)我国矿产供应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前景不看好
据二轮论证的结果,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铀、铝、铁、铜、金、银、铂族金属、镍、金刚石、硫、硼、耐火粘土、磷和石棉等20种矿产不能保证需求。
(2)我国目前探明的矿产资源,自然禀赋不佳
据二轮论证的结果,我国大多数矿产资源的特点是:中小型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贫矿多,富矿少;难采、难选冶矿多,易采、易选冶矿少。
(3)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4)我国海外矿床风险勘查开发工作,从保障战略矿产的需求的角度看,目前还没有破题。在这方面,日本、德国的工作相当出色。
(5)从目前所发生的事实看,我国矿产进口方面小的变化,均会对国际市场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不少矿产品,似乎是只要中国一开始进口,国际市场肯定会马上坚挺。对此应该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分析。
(6)由于目前我国的地缘战略空间发展有限,限制了我国实施矿产资源全球战略的腾挪余地。
(7)我国某些短缺矿产的进口对象国,从某种意义上看,尚不够稳定、可靠。
总之,矿产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未来,都有重大影响。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