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130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时40年心理研究:童年、原生家庭,是否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复制链接]

2516

主题

5871

回帖

623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08:25: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自己对于“原生家庭”这四个字是又爱又恨的。
爱的地方是它让很多人接触到了心理学,也接触到了心理咨询;
恨的地方则是,“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大多时候是将读者“困在受害者这个角色上”。
那么,“原生家庭”这个铺天盖地的概念究竟做错了什么?
小时候受伤的我们,又如何才能够真正地走出伤害呢?
今天这篇文章,将带你一步步地去尝试。
01
“原生家庭”这4个字,做错了什么?
那些过度鼓吹“原生家庭”的媒体,会给我们一个非常爽的逻辑圈:
  • 我经常和伴侣因为一点小事吵架,甚至闹分手。我很难维持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这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有问题,它让我变成了此时的自己。
  • 而当下一次,我忘记为我们的行程定飞机票时,我和伴侣还是会争吵,争吵还是会迅速的升级为各种翻旧账的相互指责。
  • 我继续用“原生家庭”来安慰自己,甚至去谴责我的伴侣。

  • 而“我”则从一切的一切中被摘了出来。我可以不需要忍受任何的自责。

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善,“原生家庭”没有给我们带去任何新的东西。
“原生家庭”最大的恶是将你限制在“受害者”这个角色里。
“我本来就是家庭的受害者啊,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这是事实,也不是事实。
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所感受到的痛苦,孤独,绝望,所遭受的控制,虐待,暴力……
这一切的一切当然是真实的。但“受害者”则不是。
有趣的是,就好像吸毒一样,我们对原生家庭的使用倒是一次比一次熟练,“复吸”的量也是一次比一次大。
我们从仅仅看些推文到买一些似是而非的书籍去研究,甚至追随某些大咖,一次次的听一些自己也不知所云的课程。
并以此帮助自己去坚持那唯一的信念“原生家庭”是万恶之源。
02
也许你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同时还在听着音乐,挤着地铁,亦或者吃着早餐。
我希望你此刻停下手头其他的所有事情,停在此刻,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一次又一次地在一个又一个地方追寻着原生家庭的推文,课程,豆瓣,知乎……
你到底收获了什么?”
除了焦虑的暂时缓解,除了让你变得更会推脱责任,你还得到了什么?
你的人际关系没有改善,工作效率还是那样,一样不愿意去参加面试,又换了第101个男朋友……
“因为我妈特别有控制欲,从小就被教育一定要听话,不听话就要被打,所以我现在特别没有安全感,无法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嗯,很有道理呢!(微笑)
然后呢?继续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都是原生家庭”的错?
然后带着快意与冷漠的复仇感,看着父母的痛苦?
03
跨时40年心理研究:
悲惨童年,能否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悲惨的童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
心理学家维纳尔用了40年的时间来回答这个问题。
40年,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可能就是整个学术的生涯。
他追踪了700名贫困儿童的成长经历。
这孩子生活的家庭中,充斥着酗酒、暴力,有些还有着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疾病。
可以说,你能想到的糟糕原生家庭的一切都在他们身上上演着。
而当他们到了18岁时,确确实实,有三分之二的儿童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让人意外的是,近三分之一的孩子的命运和人们期待的完全不同。
他们最终成为了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的人。
一样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该玩什么就玩什么,而且依然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就像你我一样。
而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有着“乐观的偏见”。
他们会“非常自然的注意到自己生活中的那些资源,并尽可能的利用它们来达到成功”。
这就是抗逆力的表现。
抗逆力,可能能够决定,一个童年阴影的人会有怎样的人生命运。
它没办法像“原生家庭”那样让你的焦虑立刻降低,名字也有点土土的,带着一点鸡汤的嫌疑,但我还是想把它介绍给你。
因为它是我在面对各类“原生家庭”来访者时最好的助手。
希望它也能成为你的。
在漫漫征途中,容易迷失方向。时常要提醒自己,当初的梦想、当初那份坚持和执着是否还依旧呢?
※ ※ ※ 本文纯属【柳树】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6

主题

5871

回帖

623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7-11-21 08:27:12 |只看该作者
那些有着高抗逆力的人能从危机之中逐渐恢复过来。
有了抗逆力,你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与他人的扶持,从逆境中复原,并变得更加强大。

即便成长在家暴的原生家庭,也有人能够长大后建立自己的幸福关系;
就算小时候总是遭受父母情感忽视,也有人能够蜕变成一个勇于表达爱的成熟者;
即便再缺爱,再不被认可,他们也能够慢慢地找回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变得独立而坚强。
同时,要知道,抗逆力一定不是假装的坚强。
抗逆力不是让你去否认那些痛苦,绝望,愤怒,失落,悲伤。
它是在你接受,承认这一切负面情绪的基础之上,开始的思考这些情绪背后的需求。
恰恰相反,拥有抗逆力的人也会在危机中跌倒,也会经历强烈的痛苦。
但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在经历痛苦后识别并利用自己和周围的资源让自己重新站起来。
04
走出童年阴影的关键能力,
该如何获得?
假如你已经阅读到了这里,我相信你此刻想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而是“当我在现在的生活中遭遇危机时,我该如何用自己的抗逆力,我该如何对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负责,不责怪他人,真正地开始重塑自己的生命”。
就像这首诗所写的那样:
> 来到边缘吧,生命如是说,
> 他们说:我们好害怕
> 来到边缘吧,生命如是说,
>他们来了。生命将他们用力一推……于是他们飞了起来
>——Guillaume Apollinaire

当我们面对当前的困难时,到底有哪些东西能够成为我们的资源,去帮助我们度过危机?
我们该如何获得自己的抗逆力?
敲黑板!!!
这里我将提供一个6个问题,帮助你去梳理这一切。
改变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只有真正把纸笔拿出来,一个一个回答这些问题,它们才有用。
现实中你正在面对的这个问题和危机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它们的?
你认为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你是如何将现有的问题与你们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过往经历相联系的?
在这些要素中有哪些东西能够帮助到你去面对危机?
危机对于你而言的其中的机会是什么?
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去回答这6个问题,如果你回答了,请往下看。
收藏只不过是另外一种蒙骗自己的行为罢了。
05
这世上,至少有1人无条件地爱你
道理你都懂,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无法走出“原生家庭”的伤?
这是因为,人际关系是获得抗逆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上面的6个问题中,我们找到了你面对困境和疗愈自己的材料,而要让它们真正请作用,你需要有人来帮你。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高风险儿童”身上表现出的抗逆力和人际关系这个关键保护因素有关。
如果他们能够在家庭或社会中接触至少一位关爱Ta的人,有可能是父母、照顾者,或其他支持性成人,他们的抗逆力就会更强一些。
维纳尔在他的研究中提到,所有表现出抗逆力的儿童,都拥有这种特质:
“生命中至少有一个人能够无条件的接纳他们,不管他们是否发脾气,以及在外表或智力方面是否具有吸引力。”
抗逆力不仅仅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与周围支持着你的人息息相关。

那些高抗逆力的人往往能够将来自家人、朋友、邻居、老师、教练纳入自己的抗逆力之中。
你需要知道这样一个人去产生依恋,并被其激
在漫漫征途中,容易迷失方向。时常要提醒自己,当初的梦想、当初那份坚持和执着是否还依旧呢?
※ ※ ※ 本文纯属【柳树】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6

主题

5871

回帖

623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7-11-21 08:28:06 |只看该作者
那么,你需要做的是:
找到这个关爱自己的个体(无论TA向你提供的是何种形式的关爱,TA不一定必需是你的家人);
与TA沟通事实层面,你所面对的困难是什么?
与TA分享感受层面你的各种情绪;
与TA一起专注于目标和具体的措施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很难,但我相信你能做到。♥
06
家就在这里
你准备什么时候回?
如果你发现
自己很难去回答资源视角中的问题。
每次开始思索自己遇到的危机时都会伴有过于强烈的情绪(如,愤怒,绝望,悲伤)。
你发掘在目前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很难找到一个能够一起去完成以上任务清单的人。
你可以试着去找一个咨询师,让TA成为你抗逆力的一部分,支持你,直到你能够发展出自己的资源。
文章开头的BGM【Ulysse】歌词出自于十六世纪诗人杜贝莱的《尤利西斯的幸福》,配上爵士那种不可捉摸的感觉。
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咨询室里。
TA憎恨自己的家庭,一次又一次的在咨询室里哭诉,咒骂。
甚至将自己获得父母认可的期许践踏在尘埃里,在虚幻的责备中获得那一丝丝的宁静。
然而却在一句“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家呢?”痛哭。
Quand reverrai-je, hélas, de mon petit village,
但我什么时候,什么季节,才能再见到
Fumer la cheminée et en quelle saison
我冒着炊烟的小村庄
Mais quand reverrai-je...... ?
但我何时能回到……?
祝你,
早日回家。♥
—— —— ——
参考文献:
[1] Werner, E. E. (1993). Risk, resilience, and recovery: Perspectives from the Kauai Longitudinal Study.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5, 503–515.
[2]Werner, E. E. (1995).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4, 81– 84.
[3]Werner, E. E., & Smith, R. S. (2001). Journeys from childhood to midlife.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4] Werner, E. E. (2005).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resilience from largescale
[5] longitudinal studies? In S. Goldstein & R. Brooks (Eds.), Handbook of resiliencein children (pp.91 - 106).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 Publ
在漫漫征途中,容易迷失方向。时常要提醒自己,当初的梦想、当初那份坚持和执着是否还依旧呢?
※ ※ ※ 本文纯属【柳树】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