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就是人工智能。 整整20年前IBM公司创造的超级计算机深蓝第一次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而今天我们用它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报道品牌。 从大部分人看不懂的理论到每一个人都会使用的产品,技术到应用的转化,通常与工业界的探索息息相关。在人工智能热潮大背景下,智能驾驶、NLP/人机交互、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大数据、智能硬件等不同分支都涌现了大量先行者。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初创企业,在追逐自己商业梦想的同时,它们的努力,也将影响人工智能落地日常生活的具体形态。它们是将人工智能与普通人连接起来的桥梁,是窥探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窗口。 为此,深网将对人工智能不同方向内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进行报道,了解技术,剖析商业,一同看清潮水的方向。 日本的人形机器人 在一些行业会议或者展会上,来自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往往会成为人群关注的焦点,逼真的仿人形技术、精湛的工业制造能力,为日本机器人行业赢得了口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的机器人制造业、汽车行业以及基础工业等,是国内相关行业的学习和赶超对象。 但在过去几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日本的创新速度却远远落后于中国。如今,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技术方向,在新一波技术浪潮中,当AI创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进行时,隔海相望的日本情况如何? 在近日长城会于东京举行的G-summit峰会上,来自日本设计界、AI界、风投界以及工业界的高管、知名设计师以及研究者围绕IoT、设计、AI、机器人等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中国的创新创业进展受到参会者的普遍关注,与中国相比,日本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氛围完全不同,这让部分日本人感到忧虑。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面对现状,日本也出现了新的力量,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活跃。 保守的风投 身为一名日本人,夏野刚对日本国内的创新氛围和制度感到十分担忧。 夏野刚是i-Mode发明人、DoCoMo(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前高级副总裁,现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特别招聘教授,同时是长城会日本董事长。 “现在中国已经开始走出去了,影响世界,中国游戏的人均活跃度是非常高的。今后如果中国的网络企业不断进军日本的话,日本将无法抵抗,当然也无需抵抗。” 不是所有日本人都认同夏野刚的观点。 在参会的其他日本人眼中,日本在新科技的投入上一点不少,Toyota(丰田)、Panasonic(松下)等知名日企在新技术上已经有很大投入,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 但这正是夏野刚担忧的地方:“丰田投入了1万亿(日元),但是没有什么结果。因为都是使用公司内部的资源,公司外部或者新进的这些社员都不能得到重用。” 夏野刚给出一组数据:在日本,风险投资的活跃程度远远低于美国和中国,日本去年的风险投资金额在3000亿日元(约为180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一倍,但即使是这样,资金规模也仅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和中国的十分之一。 “怯于冒险”在夏野刚看来是当前日本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做任何投入,更多会从短期回报来考量,同时,日本的风险投资从一般人到机构投资者看待问题都很保守。 “这个对日本今后的成长性有很大影响,日本VC的出资人多数都是大企业,我觉得这些大企业应该好好反思,向VC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另外,受语言、本土市场规模等因素影响,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影响力很难拓展至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同时社会资金向大企业集中,无论个人还是机构,愿意尝试新技术的人将不会那么乐观。 这意味着,即便日本在基础研究上能够取得更多进展,但它们要转化为实际应用,会面临很多问题。 转化的阻力 研究成果转化不易带来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严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缺乏工业界的反馈,学术界的研究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 山川宏是日本Dwang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一下简称DAI Lab)的负责人,DAI Lab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类脑计算,即研究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并让AI学习并模拟。 作为日本国内知名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者,山川宏介绍,日本国内有关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由高校、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企业、政府则为支持者。 日本的AI研究体系 他同时关注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出色表现,山川宏告诉深网,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IJCAI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其中,中国有475篇论文入围,占整体入围论文数量的34%,是入围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有255片论文入围,占整体入围论文数量的18%,值得注意的是,入围的美国论文中,还有部分研究者为华人。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