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6-9
- 最后登录
- 2013-6-18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581
- 精华
- 0
- 帖子
- 1002
|
我有幸观看了日本最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大师黑泽明的成名作《罗生门》,几乎所有的影评家都对这部电影给予了最高的评价。有的影评家甚至把《罗生门》的出现判定为世界电影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可以说《罗生门》之于日本电影,就像《公民凯恩》之于美国电影,是日本电影的里程碑。中国还没出现可以与之媲美的一部,有人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标志着中国电影新纪元的到来,但是我以为这部电影表现的是中国某个年代的某些群体,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也就无法扮演《罗生门》的角色。
《罗生门》不仅可以作为日本文化的一枚标签,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它的表现力度达到了哲学思辩的高度,这对很多电影来说是无法企及的。
《罗生门》通过四个人对一件事的不同讲述,造成了对这件事一再否定的局面,使事情的本来面貌变得扑朔迷离,影片的意图就在于探寻这种当事人陈述不一致的情况发生的原因。影片到结尾显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回答者并不是当事人之一,而是那个旁听者,他说:“人都倾向于说对自己有利的话。”由此,导演的意图就彰显无疑了,他其实想剖析的是人性的阴暗面。一件几个人一起经历过的事,到了各人的口中,各人出于自身的利益就会对事件作出不同的表述,因此事件的本来面目便带上了个人主义的色彩,不再纯粹的客观事实了。因此到底这件事是不是真实的,便很难说得清楚了,而要弄清楚事情究竟是怎样的,首先要弄清楚真实的含义。
《罗生门》的人物不多,罗生门是一处古代的废墟,坐在废墟上回忆往事有两个人:樵夫和和尚,后来又加入了一个旁听者,樵夫回忆的事件中有三个人物:舞妓、武士和盗贼,这些人当中只有盗贼出现过名字:多襄丸,而事件只有两个环节是肯定的:第一,多襄丸跟武士的妻子也就是那个舞妓发生了性关系;第二,武士最后死了。但武士的妻子是被迫还是自愿跟多襄丸发生性关系呢?武士是谁杀的,他为什么会被杀?是在跟多襄丸公平决斗中被杀的,是舞妓失手杀的,还是武士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在舞妓的挑唆的情况下与多襄丸发生激战后被杀的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说法。
强盗的说法是舞妓自愿投怀送抱,并且指明了两个男人中需要死一个人,这是因为她的丑事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他是为了维护舞妓的名声才想到了这个真正男人的解决方法。他砍断了武士身上的绳索,要通过公平对决将对手杀掉,这样他才不会胜之不武,而且真正的武士应该要这样死才算是光荣的。这个说法显然维护了强盗的自尊,表明他是一名格调很高的强盗,所谓“盗亦有道”,对他来说,没有比这种说法更真实的了。
舞妓的说法则是:她是在极度不情愿的情况遭到了多襄丸的侮辱的,她当时使出了所有的力气用来挣扎和反抗,但还是无济于事,因为她毕竟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但她进行了抵抗,又证明她可不是逆来顺受的,她的意志还是很坚强的。强盗做完他想做的事之后发出一阵恐怖的狞笑声扬长而去,像强盗这种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你不能要求他具有多高的修养。强盗走后,她就开始跪在丈夫面前乞求他的原谅,但后者的眉宇间居然透露了浓厚的蔑视意味,她觉得这是对她人格的侮辱,深深地刺伤了她的心。于是她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节,她又请求丈夫将自己杀了。这个说法充分展现了一个封建女子的思想,无时不将名节看作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对她来说,这种说法无疑是最真实的。
武士的说法相比于其他两位,就没有多大意思了,一听就知道他很看中自己的脸面:他的老婆是自愿与强盗苟合的,后者当然求之不得,于是欣然接受了她如此大胆的请求,之后她又想跟随强盗而去,但生怕自己的丑事暴露,她又简直是哀求强盗务必要把她的丈夫杀掉,因为除了她和强盗,就只有他一人知道这件事。强盗这时发现她原来是一个绝情之人,就征取了武士建设性的意见,留下她的性命,还是就地结果了她,他站了起来昂然地说:犯不着为这个贱人卖命。这种说法维护了武士的至高荣誉,表明他确实是一名不为美色所迷惑的勇者,虽然非常明显是在自吹自擂,但是这种说法满足了他的想象力和虚荣心,所以具有最大的真实性。
通过三个主要人物的三种说法,我们可以对真实有了感性的认识,可见真实具有相对性,对某人来说,这件事是真的,对另外一个人来说,这件事就有可能是假的,这是因为这件事对前者有利,而对后者没有影响,但后者又必须表现出与前者不同的地方,这样才能显示他并不是没有主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事实的本来面目就失去了意义,有的只是它被炒作和加工的产品。因为这时候即使当事人想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也不再有人会相信他,这就回归了那个古老的“狼来了”的故事。
当记者问起李敖和胡因梦的婚姻为什么对同一事实会产生不同解释时,胡一笑置之。
“人生就是一个罗生门,永远无法说清谁是正确的;每个人都只是呈现自己认为是事实的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