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7-12
- 最后登录
- 2015-2-28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3152
- 精华
- 0
- 帖子
- 1611
|
[钢市健康谈.自强篇]谁看谁的脸色
可惜钢铁是一种生产资料,不是大众消费品,一般民众对它的关注不那么多,使得中国钢市笑话的流传范围有限。在全民娱乐的今天,这不能说不是某种程度的资源浪费。2006年中国钢市最滑稽的一幕是:一向谁也不服气谁的钢老大们突然不知道该怎样给产品定价了,既不是成本定价,也不是市场定价,更不是价值定价、渗透定价、取脂定价……,而是你看着我我等着你——真不知是集体犯傻,还是集体装傻。
究其原因,大概真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人心是怎么散的?就像20年前一位大队书记告诉我的真相——那年高一暑假,一个人骑单车沿淮河旅游,投宿信阳火车站站前小招待所,晚上三五旅客坐在街边纳凉闲聊,问到农民的生活,一位中年汉子答非所问回答我:现在的农民不好管了,我当大队书记那年头,当农民们拿着空口袋向我讨粮食吃的时候,我叫他干啥他就干啥。
世事变幻,风水轮转,这本没什么好奇怪的。可如果大面上都把某个一家独尊的钢厂的价格政策看作市场价格的拉动力,这个市场,还得死去活来地折腾上好一阵子。照此情形看,从今往后,如果国际经济没有大踏步的冲锋,如果国内经济没有大跃进的冒进,中国钢市的定价难题就一刻也别想消停下来。
我倒不是非得坏了良心看笑话,做人尊严的说,最好谁都不必看谁的脸色。人到佛前双手合十求佛,抬头发现佛也双手合十,人问:我双手合十为求佛,佛双手合十却为求谁?佛说:求佛。所谓求人不如求己,钢厂如何自强我不知道,经销商与其只盯着眼前的一时得失,倒不如兢兢业业开拓好销售渠道——尤其是终端用户。舍此无他。
董桥先生说“伦敦西区有个世代贩书的老先生,做买卖毫不花巧,整天只顾闷声整理铺子里的书,从来不说哪本书好,也不费神听人讲价。客人不免一边付钱一边抱怨,说是不知道买回去合不合意。老先生听了也不动心,只说:‘我并没有答应送你一座玫瑰园!你再翻清楚才决定要不要吧!’”董桥感慨说,“书本像世事,摊得开的,骗不了人:里头有花园,有废墟,很难说合不合意。谁都不必答应送谁一座玫瑰园。这倒是真的”。
董桥的这段短文我倒背如流,因为套在好多事情上都妥帖,屡试不爽。说起来,钢卷也像世事,放到开平机上一样摊得开的,一样骗不了人。真希望钢厂什么时候也能像贩书的老先生那样——“做买卖毫不花巧”,理直气壮地定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