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10-29
- 最后登录
- 2016-11-11
- 阅读权限
- 80
- 积分
- 9842
- 精华
- 0
- 帖子
- 281
|
“产能过剩”,也许会与往年的“经济过热”一样,成为主导2006年经济、产业政策的关键词之一。
“经济过热”曾一度引发大量的争议,因为在所有的被认为是过热的行业中,民营资本被驱逐。
“产能过剩”不会引发同样的结果?
“产能过剩”可能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当前已经扩张到了一个接近灾难的地步了。所以极有必要对“产能过剩”本身进行澄清。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是“产能”。
“产能”的含义有很多,官方统计的产能,一般按照装置的设计能力算。设计能力是指装置理论上满负荷运转情况下的生产能力,而不论装置投产后的实际情况如何。
但是,满负荷运转情况下的生产能力显然不是常态,实际生产能力与设计能力通常有很大的出入。比如,在一度被认为经济过热、需求相对旺盛的2003年,发电设备全国平均利用率为55.05%;钢、钢材和生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6.29%、79.56%和83.74%。
一般地,整体经济产能利用率在75%左右是正常范围,因为企业需要有产能储备,用于预防需求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当然,这个比率因不同的行业而有不同。比如说,2003年移 动电话机的产能为67.79%,不到70%,但当时可是手机业者的“黄金时代”。
所以产能闲置并非一定表示是坏事情。
这就像汽车一样,开过车的应该有一个经验,如果你的汽车最高时速是140公里每小时,那么慢开一些,比如说每小时开100公里,要更省油一些,也更安全,而一般情况下,你可能在每小时80公里以内的速度驾驶,但这个时候,谁也不会说,这个汽车每小时140公里的速度能力闲置了。
对于实际生产而言,在合理的设备利用率的情况下,设备的效率将被发挥到最高,而由于有充分的时间对机器进行维护和保养,这样设备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就可以降到最小;并且,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企业才有可能应对需求变化,灵活地调整产量。
这里还有反面的例子:煤矿超产会导致矿难的概率增加,而石化装置没有得到充分的维护就可能引发爆炸。
但目前流行的一个批评说,在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实在太低了: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可是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已经高达1030万吨,闲置能力就有260万吨。铁合金行业开工率仅有40%左右。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他们认为产能扩张的速度超过了需求的消化能力——这就是“产能过剩”。
怎么看?
需要注意到这么几个事实。
第一,不是所有的产能都会转化为供应。直接用产能与需求进行对比是一个方法上的误导。在一定的利用率下,产能才会真正影响供应。决定产能利用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在产能急剧增加的时候,人力往往是一个制约,这个时候,企业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管理者、技术骨干和熟练工人,这样,实际产量就不可能实现与产能同步扩张。
第二,过剩产能平抑经济波动。需求本身就是难以测量的,它永远只是一个十分粗略的估计数,既然是一个粗略的估计数,那么把它作为衡量产能的标准就是不合适的。需求的特点就是突然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并且还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季节性。过剩产能对平抑经济波动是有正面作用的。因为从投资到形成产能,可能最少需要1年,所以有必要保持一定的产能余量。
第三,过高的产能利用率会引发风险——美国在70年代经历了滞胀。其中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产能利用率超高——经常超过90%。过高的产能利用率使得生产缺乏效率——类似于汽车在最高速行驶——并且难以及时调整。而美国在整个90年代的产能利用率都在85%以下,这是美国得以维持高增长、低通胀的重要经济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