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11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努力扩大内需,看看经济学家对国内消费存在问题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827

回帖

123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55: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商务部政研室课题组

  一、当前我国消费的特点及问题
  (一)消费增长低于收入增长,消费意愿持续下降,居民消费支出明显落后于收入增长。以2003年为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10.9元,比1993年增加4400.1元,年均增加440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年均实际增长5%。同一时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加589.48元,实际增长8.3%。收入增长比消费增长高出3.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明显下降。1993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819(即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有81.9%用于消费),2003年下降到0.769,下降了6个百分点。同时,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基本徘徊在0.6左右,即每增加1元收入,只有6角用于消费。
  农民消费倾向长期低于城市居民。1997年以后的大多数年份,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持续低于城市,主要原因包括农民货币收入低、收入不确定性大、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仍然很不完善、农民须进行强制性储蓄以及传统观念制约等。
  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是引起城镇总体消费倾向下降的重要原因。以2003年为例,当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769,其中最低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高达0.989,最高收入户却只有0.665,高低相差32.4个百分点,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表现为逐渐下降,收入水平越低,消费倾向就越高。
  (二)居民收入增长低于财政和gdp增长,消费能力不足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速。从居民收入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长比较看,不论是城镇居民收入,还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1990年以来的绝大部分年份都落后于财政收入增长,差距高达10个百分点左右。如2003年财政收入增长高达14.7%,比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高5.4和10.7个百分点。
  工资和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1993—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3%,农村实际增长4.7%,而同期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9.2%,比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高0.9和4.5个百分点。
  (三)消费增长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再分配中重投资、轻消费的倾向严重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比较看,从1991年开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大都稳定在10%左右,而财政收入增长都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中国目前实行的基本上是投资性财政政策,国债资金投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领域,而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等方面的投入则显不足。由于在教育体制、医疗体制、社会保障、农村税费改革等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对消费产生抑制性影响。
  (四)农村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根源在于收入差距的扩大
  城乡消费差距继续拉大。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995年的40%下降到2003年35%,2004再下降到34.5%。相应地,城乡消费比重的差距由20个百分点扩大到31个百分点;如果以人均计算,城市人均消费为6687元,农村为1407元,二者的差距为4.7:1。
  城乡消费结构差距较大。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明显高于城市。2003年农村为45.6%,比城市高8.5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农村消费水平比城市落后10--15年左右,正处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城市的消费水平,正在向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迈进。
  城乡消费的差距,首先在于收入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扩大到2004年的3.2:l,专家们估计的实际收入差距为5:1到6:1。其次在于消费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消费向家电消费的升级。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供电、供水、供汽和道路等状况不好,严重制约了居民消费升级,有的地方即使装了电话、买了家用电器,也因为使用费较贵而减少使用量。此外,教育等支出比例过高、消费供给结构不合理、流通网络不发达、假冒伪劣严重,也是影响农村消费扩大的重要因素。
  (五)住房和汽车等消费热点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当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住房消费增长迅速。从1997年至今,城市商品房销售额年均增长高达28%,大大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9%的增长率。居民住房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由1990年的7%提高到2003年的11%,成为继教育和汽车后第三大消费热点。
  汽车消费成为生活质量的新标志。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从1997年开始每年以百万辆的速度增长,2002和2003年更是分别以200万和250万辆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23%。 但是,仍存在一些制约这两大消费热点的因素:一是房价偏高。二是居民收入不能满足购房需要。三是消费信贷发展滞后。四是二级市场不发达。五是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六)服务消费方兴未艾.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不少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逐步改变了重物质消费、轻服务消费的倾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服务消费在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提升。
  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2002年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高于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但当前制约我国服务消费的因素,除了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外,还有供给不足;体制制约;城市化水平偏低;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低;发展不规范影响居民放心消费,部分居民观念传统、轻服务消费等,这些都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因此,与国际上人均1000美元的国家对比,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二、当前扩大消费的思路
  根据我国当前消费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当前扩大消费的总体思路是:坚决贯彻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持续扩大居民消费,以启动农村消费为关键,以财税政策为主要手段,以促进消费升级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促使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持久动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根据这一思路,当前要着力推动“四个改变”。
  一是改变投资消费比例失衡、消费比例相对下降的状况,抓住人均gdpl000美元后消费升级的机遇,顺势推动,发挥消费作为最终需求的作用,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是改变财政支出重投资、轻消费的状况,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结构,加大财政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的投入。三是改变农村消费比例持续下降的状况,针对不同消费主体、消费层次的需求特点,区别对待,努力提高农村居民、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水平。四是改变消费政策不集中、不配套的状况,打好扩大居民消费的“组合拳”: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并举,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并举,农村消费和城镇消费并举,提高消费能力和增强消费意愿并举。


  三、扩大消费的重点
  除快速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改革调整财税政策加强再分配、改善消费预期、治理消费环境等长期措施外,当前要着力扩大农村消费、培育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扩大服务消费。
  努力扩大农村消费。扩大农村消费是当前启动消费的关键。要改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市场网络,扩大农村日用消费品消费;抓住农村消费向家用电器等千元级商品升级的机遇,扩大农村耐用品消费;促进并规范农民建房,引导集中建设,加快小城镇化步伐。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向“住”、“行”升级。减少或取消限制措施,大力培育二级市场,健全消费信贷,积极培育汽车、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要扩大中低档房屋供给,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规范物业管理;抑制商品房过度投资和炒作;清理和规范汽车乱收费,做好售后服务。
  大力发展服务消费。要以服务消费促进服务业发展。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市场培育、规范秩序等措施,扩大服务消费。改善服务设施,积极发展服务中介机构,推进服务市场多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重点支持社区家政服务、医疗、通讯、休闲娱乐、旅游等服务消费的快速发展。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增加居民收入始终是扩大消费的核心。要使收入水平提高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合理比例。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调整收入再分配政策,加强转移支付,使利益分配适当向普通居民和贫困地区倾斜。
  积极改善消费环境。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消费扩大的保障。要清理抑制消费的政策,制定鼓励消费的新措施。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扩大消费信贷。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推进消费便利化。加大对消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拓宽城乡市场、扩大居民消费创造有利条件。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居民消费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倡导合理健康消费。扩大消费要符合我国国情。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提倡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费、节约型消费。反对短期性和浪费型的消费。发展可持续消费,提倡环保消费,注重对消费资源的保护。(作者:商务部政研室课题组)
※ ※ ※ 本文纯属【阿奇霉素】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4

主题

4565

回帖

5928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沙发
发表于 2005-11-11 17:15:29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农民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不可限量
※ ※ ※ 本文纯属【阿杜】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1002

回帖

15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05-11-14 14:19:56 |只看该作者
引用:
阿奇霉素 发表于 2005-11-6 01:55
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是引起城镇总体消费倾向下降的重要原因。以2003年为例,当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769,其中最低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高达0.989,最高收入户却只有0.665,高低相差32.4个百分点,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表现为逐渐下降,收入水平越低,消费倾向就越高。

为什么会出现“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是引起城镇总体消费倾向下降的重要原因”?
中国10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经超过欧洲的总和。虽然中国的城市化率也才仅仅42%,与发达国家已达到了76%的水平相比,还相当落后,但我们从1978年的17.9%到今天的42%,仅用了20余年的时间,发达国家走完这段路程用了200余年的时间。200余年的时间可以消化很多矛盾,即便如此,城市化过程中留下的弊病仍在影响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几乎是“一路狂奔”,雨后春笋般竞相争长的建筑群落消耗的水泥和钢材分别占世界年总产量的1/2和1/3。西方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留下的教训我们不仅没有吸取,反而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城市化的弊病集中爆发出来,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城市规模的扩张,实质就是对农村土地的蚕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含金量也成倍提升。农业用地一旦转变为城市用地,土地价格倍增,于是有了政府经营土地的中国特色。经营土地的收入几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有专家统计,近10年来,仅经营土地一项,政府就从农村土地流转中获得超过2万亿元的收入,相当于27年间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而从农村获取的差异收入的总合。这些收益又主要用于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经营土地可谓“一石三鸟”,各地政府莫不趋之若骛。
最近,吴敬琏在第二届中小企业论坛上发表演讲:批评一些地方实施“城镇化”只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搞“形象工程”,导致全国许多城市“千城一面”。由于一些地方的“城镇化”缺少工商业的支撑,吸纳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是一座“空城”。可见,中国的城市化之路,大城市问题严峻,小城市及小城镇问题也不少。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用力不小,见效甚微。如果依照敬琏先生的判断,会涌出莫言的悲哀。
工商业发不发达,特别是第三产业能不能发展,与这个地方的消费能力和吸引消费的能力直接相关。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要低得多。当这些农村居民转移到城镇,不仅不能提高这个城镇的人均消费水平,反而会降低消费水平。考察一些乡镇,为转移出来的农民修了很好的房子,沿街都是铺面。结果是你买我的油盐浆醋,我买你的烟酒糖果,没几天,就萧条了,倒闭了,成为“空城”。
所以,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主导思路应该是如何提高消费能力和吸引消费的能力。如何提高小城镇的消费能力,捷径就是能够吸引大城市的先富群体移居小城镇。远不说发达国家的“去城市化”趋势已经明朗,有钱群体纷纷迁往乡镇、乡村。就我所在的城市成都,是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大的房地产片区开发已经远离大城市,如“芙蓉古镇”、“国色天香”等,表明居在农村对先富群体是有吸引力。为什么房地产开发商不把大楼盘建在小镇,而去比小镇更远的乡村呢?这是因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就主要是考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城镇建设总是停留在低水平重复上。脏乱差的小城镇,不仅不能吸引先富群体的关注,反而使这些人惟恐避之不及。
如何提高小城镇的吸引消费能力,就是要在挖掘这个小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张扬这个小城镇独具特色的自然风貌,扶持这个小城镇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特色产业(如手工业、餐饮业)。在国外,旅游服务业发达的地方,不仅是风景名胜点,包括了乡村乡镇。而乡村乡镇的旅游服务业,对本地居民更具有普遍性、日常性。那些没有或者不能在乡村、乡镇置房的群体,一到周末,就喜欢到小镇上住一夜,或购物,享受自然贴近、返璞归真的欢愉。在成都这样的特大中心城市,“农家乐”特别发达,刚推出的“红杉村”、“幸福梅林”就市内外、国内外游人的追捧。所以,中国“农家乐”现象值得关注和研究,它的价值值得挖掘。它代表一种新的消费趋势。为什么小城镇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过去小城镇发展的主导思想偏离了这种新的消费趋势。
※ ※ ※ 本文纯属【tanycom】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