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设计到研发全链路 AI 工程化体系

[复制链接]

80

主题

94

回帖

18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08:45: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语言模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AI工具和产品不断涌现,如广泛用于代码编写的ChatGPT、GitHub Copilot,可以文生图的Midjourney、轻松在本地运行大模型的Ollama,以及360的智脑、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等国产AI工具,几乎覆盖了我们日常设计、编码、办公、协作、聊天、音频、视频等方方面面。只要是涉及人机交互的场景,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个具有AI功能的工具。
从工程化角度来看,AI工具在产品交付过程中,从需求分析到产品设计、开发再到上线运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人类工程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团队早期就开始使用各种AI工具来提升效能,不过,这些多样化的工具,种类繁多,也带来了一些困扰。

首先,从应用性上来看,不同人对工具的使用效果差异很大。有些人使用ChatGPT生成代码时非常高效,而有些人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调试。此外,某些工具的使用方式复杂,未必适合所有人。

其次,团队协作也是一个问题。使用第三方工具时,往往依赖于它们的平台能力,导致与公司现有系统的集成度不高。如果遇到问题,解决方式通常是通过口口相传,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共享。推广和培训这些工具需要成本,团队成员学习使用这些工具有一定难度,最终导致团队在一致性、标准化交付流程上也会存在差异化。

因此,我们团队内部讨论了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开发AI工具。我们可以将外部的开源工具或插件(如VS Code中对接GPT的插件)集成到现有的软件中。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这种方式灵活性高、建设周期短、能够快速实现工具的统一和提升应用性。然而,缺点是集成度较低,只能在某些环节上起作用,无法进行上下游的深度集成,也容易形成数据孤岛。要想解决数据孤岛问题需要做更多的数据分析和整合,工具可能会演变成一个产品。

第二种方案是直接开发AI产品。我们思考是否要在软件开发的各个节点上使用领域模型,基于领域模型,再进一步构建AI服务,与工程化进行深度融合。这种方式不仅为平台提供AI能力,还能在模型之间实现互操作。例如,模型可以根据自然语言需求自动生成页面设计和代码,最终只需人工确认后上线。这种方式的优点集成度高、应用性强、数据可以在统一的工程服务中进行共享和二次调优。缺点是此方法建设成本高,需要在工作流程中构建领域模型。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究竟该如何抉择?当时的我们思考了一点,即这两种方式究竟哪一种可以实现工程效率最大化,因为工程的本质就是既提供了团队的规范,又能使团队的效能和产品质量达到最大化。基于这一点,我们选择了朝着AI产品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让整个工程化的链路能够迎来二次革新。

当然,这其中也有挑战:

成本问题:我认为对于小团队而言,直接使用开源工具或快速插件等AI工具即可,能够快速提高团队效率。但是,如果团队需要微调并部署一个大模型,还需要构建上层服务,那么首先要考虑团队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能力。其次,微调模型需要依赖数据和机器成本,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安全隐私:隐私问题是一个重要考量,使用第三方模型可能会有数据泄露风险,尤其是对于以安全为主的360来说,这是不可忽视的。

能力限制:当前AI的泛化能力有限,对于未见过的数据,它往往会给出不准确的回答。其次是适配性问题,目前的AI在处理复杂任务时仍有局限性。

综合考虑这三个问题,可以发现AI在能力上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从AI的能力来看,它可以辅助人类完成一些工作,弥补人类在编码或设计上的不足,缩短交付周期。此外,AI还可以处理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辅助团队实现效能最大化,进而提升业务结果。
※ ※ ※ 本文纯属【Ariers】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