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7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货币政策大转变:是对还是错?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0

回帖

9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1:09: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周末,11月9日,中国官方宣布取消贷款额度管理。在我看来,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其影响应该远大于前几周的连续减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对减缓中国经济在接下来几个季度的下滑速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导致西方各国央行和政府都一反常规地采用行政性手段来“救市”的今天,贷款额度管理这一曾经备受争议的具有强烈行政性色彩的货币政策工具虽然已退出舞台,但对其功过是否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呢?
非市场化手段的重新启用
众所周知,贷款额度是中国央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由于其属于行政性的管制措施,随着我国货币、金融及银行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央行已停止使用此工具,将其搁置多年,而以仅具指导性的“窗口指导” 代之。即便是“窗口指导”,央行近年来也是尽量避免,而更多的是通过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型或市场化的手段来微调经济。
自2006年4月中国经济政策进入紧缩周期以来,央行通过加息、升值、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发行央行票据等手段频频出招,希望藉以冷却偏热的中国经济。然而,由于种种体制方面的原因,这些本来应该相当紧缩的措施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经济中的真正问题(比如基本要素价格的人为扭曲等等;详细论述请参阅作者在《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1期的文章《货币政策的困境》),难以真正为中国经济降温。
事实上,到2007年2季度,中国实际gdp的增长率达到十多年来的高点12.6%;3季度,中国股票市场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高点,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剧增,贷款增速达到3年来的新高(同比增长17%以上),而通货膨胀更是创下10年来的最高纪录。在国内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而且美国次贷危机已经爆发,全球经济增长已不可避免地步入放缓轨道的时候,中国国内新开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量却从2007年9月份开始出现了骤增,实在令人非常担忧。一旦全球经济明显放缓,所有这些新增的产能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而这些又会反回来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质量和股票市场,并通过信心及财富效应影响到房地产市场。事实上这些正是一年后的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在面临如此巨大风险的情况下,如果央行继续恪守所谓的“市场化”的教条,继续依靠加息等微调的措施来冷却经济的话,很可能如“螳臂拦车”,无法阻挡中国经济走向进一步的过热。所以在去年4季度,央行再次启用了贷款额度管理这一行政性工具,严格控制信贷增长,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贷款增速开始稳步下滑,从2007年10月的17.7%逐步回落至2008年6月的14.1%。
即便如此,我们今天仍然没能躲过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强烈冲击。试想如果央行去年没有采取贷款额度管理,中国经济在2007年底进一步走向过热的话,那么在今天或者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所面临的产能过剩以及经济的大起大落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跳出经济学的意识形态
尽管贷款额度管理对控制贷款增速、防止经济过热具有非常直接和有力的效果,但由于其属于行政手段,不太合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趋势,因此遭受了许多非议。同时,由于企业和银行突然面临了贷款硬约束,经营中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现象,影响了银行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也面临着许多来自企业界的非议。
※ ※ ※ 本文纯属【莫一】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