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商务会员钢材特钢不锈炉料铁矿废钢煤焦铁合金有色新能源化工水泥财经指数人才会展钢厂海外研究统计数据期货论坛搜索导航短信En
当前位置:钢之家 > 钢铁论坛
   
搜索
显示模式:
查看: 15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外冷热轧及涂镀板卷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827

回帖

123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1:15: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3年的4~7月期间,钢之家博克的烟雨阁板卷坊主人用了4个月的时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查找了当时能够查到的近万份资料,并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之上,写成一部45万字国内外冷、热、涂、镀板卷的专题研究报告(自己撰文39万字,做90张图和273张表)。时隔两年多来,部分数据和观点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但大多数对历史的感觉目前看来仍然不乏借鉴之处。现通过钢之家博客和论坛分段贴出来,希望能对经常访问钢之家网站的朋友们有些帮助。由于当时初次介入此破绽,文中观点幼稚甚至错误颇多,希望各位朋友看过之后能够回帖指点,帮助我和看此贴的朋友们更加接近客观事实。

笔者特别说明:此文版权归作者和钢之家网站共同所有,未经作者和钢之家网站同意不得转载(或类似行为),请个别朋友尊重法律和网络道德准则。

全文共九章,先从第三章“世界钢铁和薄板类产品的生产、贸易和市场综述”开始说起……

第一节 世界钢铁工业格局



一、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



站在历史的和全球的角度来看,钢铁工业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上个世纪全球的钢产量在保持总体上升的同时,又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波动特征(见图3-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钢铁工业为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垄断。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四十年中,美、英、德、法四国钢产量一直占世界钢产量的70%以上(其中,美国占36%~59%)。一战以后,苏联钢铁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于三十年代超过英国和法国。在整个二战期间,由于美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没有成为二战的主要战场),只有美国钢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而前苏联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钢铁工业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二战以后,美、英、法等国家在世界工业工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前苏联和日本的钢铁工业发展很快,地位不断上升。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在1978年以后,钢产量从1978年的3178万吨增长到1996年的超过1亿吨,只用了18年时间,年平均增长6.65%。二十一世纪的最初两年,中国的钢产量增长速度高达两位数。


从各主要产钢国粗钢产量的增长趋势来看:

1、英国: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钢产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年份的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35~45%。在其后的100年时间里(到1973年),英国钢产量虽然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但是占世界钢产量的比重一直下降。1973年,英国钢产量达到峰值的2659万吨,仅为世界钢产量的3.83%。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英国钢产量呈下降趋势,2000年钢产量1510万吨,仅为世界钢产量的1.82%;

2、美国:美国钢产量自1886年超过英国,一直到1970年的八十四年期间,钢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在此期间,多数年份的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0%~60%,1945年达到最高比例(61%),1953年成为第一个钢产量突破1亿吨的国家。二战以后,美国经济步入工业化后期,钢消费强度开始下降,同时由于西欧、前苏联和日本的钢产量增长很快,使得美国钢产量占世界比重不断下降。1973年,美国钢产量达到峰值的13680万吨,占世界钢产量19.7%。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钢产量在波动中不断下降,2000年钢产量1.099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2.2%。

3、西欧:西欧的主要产钢国是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钢产量在二战以前的100多年时间里,合计钢产量占世界比重一直保持在25~30%左右。二战时期,两国的钢铁工业遭受重创,1945年二战结束时钢产量之和不到世界钢产量的3%。但是,两国的钢铁工业恢复地很迅速,只用五年时间便恢复到二战前期的最高水平。在二战以后到1973年以前的“黄金时代”,两国的制造业高速发展,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带动了钢产量大幅增长。1974年,两国的钢产量达到均峰值的5323万吨和2702万吨。其后,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这两个国家的制造业,钢产量也随之下降。九十年代初期前苏联解体,相当于突然关闭了西欧各国的一个巨大的市场,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西欧主要国家的钢铁工业都处于艰难的调整时期。与法国不同的是,德国很早就关注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九十年代后期,在经过多年调整之后,德国钢铁工业终于找到了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的发展天地的出路(钢铁工业的职能从传统的原料制造延伸到材料加工)。

4、前苏联:前苏联自十月革命以后,到二战以前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前中期,钢产量的增长较为缓慢。相对西欧各国而言,二战对前苏联钢铁工业影响程度较小。二战以后,苏联钢铁工业飞速发展,1948年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1967突破一亿吨,1971年以钢产量1.2064亿吨超过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前苏联本身就是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大国,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对苏联钢铁工业和制造业本身的影响不太大,但是缩小了前苏联国外市场的容量,改变了前苏联钢产量的增长轨迹。1988年,前苏联创造了钢产量1.63亿吨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九十年代初期,前苏联解体,政局的动荡使前苏联产量大幅降低,最低时曾经达到5132万吨(独联体产量),不到最高峰时期的1/3。1995年以后,独联体经济有所好转,钢产量也随之增长,2000年,钢产量9640万吨,占世界钢产量11.61%。

5、日本:日本的钢产量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缓慢增长,1939年达到战前的历史最高峰794.2万吨,相当于美国1898年水平。1945年二战结束时日本当年钢产量仅为166万吨。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是从1949年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开始的,钢产量也开始逐年加速增长。从1950年的484万吨,到1973年历史峰值11932万吨,钢产量在23年期间增长了24.6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4.95%。1973年以后,在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下,日本的汽车、船舶和各种电器产品的国外订单数量急遽下降,钢产量突然改变前期急速上升的增长势头,在不断波动之中进入下降轨道。但是,由于亚洲新兴工业经济群的崛起,以及在其周边存在中国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日本钢产量的下降速度远小于美国和西欧主要产钢国。

6、中国:建国以后,中国的钢铁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缓慢增长到高速增长的历程。1949年中国成立的时候钢产量仅有15.8万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的钢产量迅速增长,到1960年钢产量达到1860万吨,年均增长速度高达54.26%。其后,由于政治、外交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原因,中国的钢产量增长势头放缓,到1978年钢产量3178万吨,18年的时间里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3.0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代。市场的逐步放开加速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钢铁工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钢产量增长速度也随之明显加快。从1982年的3716万吨,到2000年的1.285亿吨,中国钢产量在18年时间里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14%,接近前苏联1947~1988年的年均增长速度(31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07%),是二十世纪后二十年里钢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各国钢产量的增长趋势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工业化进程不断演进的必然产物:在一个国家实施工业化进程的前期,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很大,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相对落后,钢消费总量稳定增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钢铁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得到大力发展,这个时期的钢消费总量和钢材消费强度快速增长,并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保持高度的正相关性;当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中后期时,在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随着要素配置结构、产出结构和消费结构沿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以及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上升势头,而钢消费总量相对平稳或趋于下降,钢材消费强度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当一个国家的钢产量进入饱和期之后,钢产量仍然保持增长势头。若干年后,该国钢产量出现峰值。峰值年份与饱和期之间相隔时间的长短、峰值的高低随各国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先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时间相隔较长,后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则明显缩短了这一时间间隔。

在“后工业化时代”,各国经济总量仍然保持增长势头,但钢产量则呈现平稳波动或者低速下降的态势,个别国家(如:美国)产量减少较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大幅增加了钢铁产品的劳动力成本支出,而这部分增加的成本无法通过技术创新来弥补。

在各国钢产量增长趋势都存在上述共性特征的同时,也因各种因素的存在而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性。这些因素主要有:

1、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一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处的科技发展程度是不同的,由此带来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国际分工的不同,直接影响本国钢产量的增长趋势;

2、国际贸易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产物,它使得一国产品更容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市场,由此带来本国需求的增加。不仅如此,开放的国际市场加强了国际间物资的交流和技术的合作,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进程明显加快,从而导致后起工业国在工业化加速期间的钢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3、国际经济的有效协调:国际经济协调是经济国际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主要国家通过wto、“七国财长会议”等机构(或制度)在宏观经济政策和活动上不断磋商和协调,部分地解决了世界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某些矛盾,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并直接和间接影响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和钢产量增长趋势;

4、经济增长周期的存在和突发性国际大事件(战争、经济危机、石油危机、政局的动荡等)对钢产量增长轨迹均产生直接的、明显的影响,钢产量越大的国家,以及外需关联度越大的国家影响越大;

5、本国工业在世界市场竞争力的变化,以及其他国家行业竞争力的追赶,使得“借船出海”的钢材消费量不断变化,影响了本国钢产量增长趋势;

6、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总是有新的市场出现,这些新的市场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各国钢产量的增长速度;

7、世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随着汽车生产大国从美国转向日本,导致了这两个国家钢产量增长趋势的急遽变化。

8、本国的人文、地理和周边环境等因素也对钢产量增长趋势产生影响。



请各位朋友继续留意后面将要贴出的“二、近十年世界粗钢的生产和消费状况”
※ ※ ※ 本文纯属【阿奇霉素】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快速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主题

3827

回帖

123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05-10-10 08:41:38 |只看该作者
后续报道请到钢之家的“钢铁博客”中去查找,谢谢!

http://www.steelhome.cn/luntan/index.php?pagevar=blog
※ ※ ※ 本文纯属【阿奇霉素】个人意见,与【钢铁论坛 | 钢之家钢铁网】立场无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关于钢之家|联系方式 |服务项目|服务报价|技术服务|在线订购|企业短信|会员注册 | 网站动态|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与建议|在线客服|我要纠错 |==

您希望联系哪位客服?(单击选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