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唱一曲《志愿军战歌》 【人物】 孙永粉【年龄】 82岁 【人物】 胡国全【年龄】 83岁 【人物】 何水【年龄】 80岁 阅读提示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昨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洛阳市老战士联谊会成立三周年,30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齐聚一堂,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半岛的战火终于熄灭。61年后,当年的志愿军老兵,齐聚一堂,重话那些年他们一起参加抗美援朝的那些事。 用一杆步枪,他打下敌人的飞机 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孙永粉,是老战友口中的英雄,战友们说起他,都竖着大拇指,“他打下来过敌军的飞机呢!” 1950年,孙永粉奔赴朝鲜,成为高炮独立32营的一名战士,他清楚地记得当年战场上的点点滴滴。“当时,我在重机枪连,我们一个班只有一支苏联79式步枪。” 正是靠着一支步枪,他硬是打下了敌人的飞机。“那天,我们正在执行保卫兵站的任务。我按规定检查巡逻完毕后,没发现什么异常。刚走到洞口,就看到飞来四架敌机。”由于地势原因,飞机从他面前的山谷里飞了过去。 孙永粉赶紧去找排长汇报,得到“能打”的命令后,他拿着枪就冲到了山谷边,“经常看着飞机来回地飞,打的回数多了,我就有了底气。”孙永粉按照心中估算的时间,看飞机快飞来时,对准驾驶舱扣动了扳机,一连几发子弹后,飞机一个跟头栽在了不远处的步兵营里。 “当时还不敢确定是我打下来的,军医验了驾驶员的伤后,从子弹射击的角度判定,才知道是我打中的。”孙永粉回忆道,后来因此拿了“二等功”奖章,他还有点不敢相信。 军功章走哪背哪,他俨然一座“博物馆” 80多岁的胡国全唱起《志愿军战歌》时,振臂高扬的样子仿佛还是当年战场上的小伙子。胸前那一排排闪亮的军功章,昭示着他当年的赫赫军功。 1948年,17岁的胡国全已经是第四野战军第39军炮兵团的一名战士。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平津战役,解放华北;最后成为“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的一员,作为一支王牌军的战士,胡国全很是骄傲。 1950年,胡国全又积极报名,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员,奔赴朝鲜。 在胡国全的胸口,整整齐齐别着三排军功章。他指着胸口的军功章说,这都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左边胸口的军功章是在战争年代得到的,右边胸口的军功章是和平年代获得的。”他指着其中一枚骄傲地说:“这个就是抗美援朝的纪念章,是我在朝鲜的时候发的。” 而后,他还指着一枚“解放东北纪念”的纪念章考问记者,“你猜,这个是怎么来的呢?”“辽沈战役时,解放东北的章吧。”眼见没能考住记者,胡国全又指着一枚写有“中苏友谊万岁”的纪念章询问。记者没能答出,胡国全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是苏联出兵帮助我们的纪念章,很少见的。” “去朝鲜的时候,我最宝贝的就是这些章,用毛巾包起来,缝在枕头里或者被子里,走到哪里背到哪里。”胡国全笑着说,这些章他从东北背到了朝鲜,又从朝鲜背了回来。 靠着树打个盹,他就算睡了一觉 1950年冬,18岁的何水当兵入伍。“刚开始的时候,在渑池当兵,后来去了省里,然后又补训进入了志愿军暂编第一团。” 在奔赴朝鲜之前,何水和几万名战士一起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要爱护朝鲜的一草一木。回想起当年赴朝作战的情景,何水至今难忘。 “1951年我们从丹东出发。一件军大衣、一块雨布、一支冲锋枪、100发子弹,还有30斤高粱米,就是我们奔赴朝鲜战场时的全部家当。”何水回忆道。 1952年,何水随部队转战,过河时,敌机扔汽油弹将过河的必经之路炸得燃烧起来。眼看火势越来越大,何水和战友们硬是从火中穿过过了桥。转战途中,休息的时候只能穿着军大衣靠着树,或者战友们靠在一起打个盹,“那就是睡觉了。” 而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漫天飞舞”的子弹,在敌军的疯狂轰炸下,他和战友苦于炮弹不够,只能瞄准了再打。“当时一门炮只有50发炮弹,我们都是计算着打,谁也不敢瞎打。” 记者手记 采访的最后,这群可爱的老战士要离开准备第二天的合唱比赛,他们要去参加民间春晚的决赛。据洛阳市老战士联谊会联络处主任孙铁庆介绍,2013年早些时候,洛阳市抗美援朝老兵代表曾前往朝鲜参观了志愿军陵园,通过网络、媒体等找到了陵园的烈士名单上的10名河南籍烈士的后人,并决定2014年春天再集体去朝鲜参观志愿军陵园。 记者还得知,洛阳市老战士联谊会准备建立一个“企业一对一”的老战士帮扶体系,把老战士的信息放到网上,让愿意帮助他们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去帮助这些老战士。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让这些可敬可爱的老战士的晚年生活更加温暖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