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国库资金开闸流向市场 中国央行直面压力
2006-09-10 12:56 何谦 经济观察报
国库资金释放到市场的进程已经展开。中国央行将不得不直面万亿资金逐步释放的压力。
8月底,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国库现金管理操作,第一次通过回购未到期的国债,使商业银行手中提前拿到了180多亿元货币资金。
这一举措似乎与中国人民银行一直以来的回收货币的操作背道而驰。
9月6日,财政部国库司官员韦士歌解释说,这次操作是为了防止年底国库存款大幅波动而做的工作。市场人士说,财政部提前发放一点流动性,但央行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多发行票据来回收这些流动性。
减轻年底库银波动
韦士歌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题为《财政现金管理制度分析》的讲座上对此做出上述解释的,席间他指出:“这次回购国债是针对今年年底将到期的600多亿国债进行的,由于年底又是预算划拨比较集中的时点,因此为了防止年底国库存款出现大幅波动,而提前做些工作。”
数据显示,8月30日,财政部将本应于今年11月份和12月份到期的三只国债——99国债10、01国债13和04国债11,以约1.73%的平均利率提前回购了180.95亿元,约占这三只国债总金额的29%。
长期从事国库管理研究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马洪范说:“一般每年的1月至5月国库存款余额会快速上升;5月到9月,呈相对稳定或者缓慢上升的态势;9月至11月,又进入快速上升期后,在11月至12月,国库存款余额必定大幅回落,尽管中国国库存款余额年度内波动幅度不尽相同。”
如2003年的11月到12月间,国库存款从10月份的5000多亿元,迅速下降近2000亿元,降幅接近40%。
财政部有关人士说,在进行国库现金管理时,实际上财政部更多地是考虑如何降低成本。由于自2005年来,国库存款月终余额开始大致在6000至11000亿元之间波动,使财政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提前回购一定数量的国债。
重点是增加现金等价物
“国库现金管理的重点应是增加现金等价物。”韦士歌称。
所谓现金等价物,即通过将国库存款放入商业银行进行短期储蓄或者进行债券回售等方式,使国库存款不光只有在央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一种资产储备形式。
这将意味着,规模达万亿的国库资金将逐步转化为这些资产,与之相对应,与之等量资金将释放给商业银行以及其他机构。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把绝大部分国库资金存放在商业银行,只将其国库现金余额保持在大概50亿美元水平。而7月末,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显示,财政存款已经超过1.4万亿元。
早在7月份时,市场已有风声指出,财政部将进行的首次操作是将几百亿的国库现金存入商业银行。且据接近财政部的人士说,目前已有一部分国库现金存入商业银行。
马洪范说:“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仍处于改革过程中,中小型商业银行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实力悬殊,如果采取类似美国的做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以绝对优势取得财政资金的持有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商业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和银行业的整体发展。”
另一方面,如果将国库现金存入商业银行,需要商业银行将其手中持有的国债拿到财政部作抵押,才能有效控制国库存款变成商业银行存款后的风险,“但是中国的很多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可用于抵押的证券与财政资金相比数量有限,将难以实行证券抵押这种安全保障措施,从而无法有效防范财政资金的风险隐患。”
韦士歌也指出:“由于每三年,政府要重新确定国债承销团名单,这一工作正在本月进行,所以待9月以后新的名单确定后,会进一步完善国库现金管理方式。” |